餐饮团购物美价廉成“香饽饽”
阅读提示|凭借着令人咋舌的超值低价,餐饮团购近两年在洛阳市场迅速蹿红。“无团不餐”、“无团不聚”成为了不少都市白领的真实写照。当“团购”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网络上的各种团购促销活动遍地开花,而最受“团粉”欢迎的莫过于餐饮美食。
近日,记者走访洛阳餐饮团购市场发现,像58元的三荤两素、138元的四菜一汤、9寸蛋糕仅售元这样的以低至四至六折的促销力度,确实吸引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但餐饮企业在享受团购带来超高人气的同时,也有不少市民质疑是否存在着“低价等于低质”的情况。对此,洛阳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餐饮团购中商家应“以诚信为本”来守住“团粉”,而市民在团购过程中,也应学会保留证据,用以维权。
【市场情况】超低折扣人气爆棚,餐饮团购备受追捧
吃饭消费去团购、网上抢拍促销品,这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现代社会的网络资源里,不管你是用一部手机,还是一台电脑,都可以轻松下载一个团购APP和团购网址。
近日,记者在洛阳餐饮店门口对进店的消费者做了一个调查,在受访的15名消费者中,有80%的消费者曾有过网上团购餐券的经历,常去的团购网站有糯米团、窝窝团、拉手网、58同城等。
而在随后采访的20名消费者中,消费者之所有会选择在网上抢拍餐饮消费,更多的是因为青睐商家做的促销活动,价格实惠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购餐原因之一。
随后,记者打开某团购网站看到,各种“超值”套餐吸人眼球。48元乐享原价148元的西北肥牛火锅双人A/B套餐,已有1313人进行购买;8店通用的16元享受原价31元的赛百味单人套餐,已有461人进行购买;3店通用的69元享原价116元的巴贝拉意式比萨双人套餐,已有1476人购买……另外,记者还注意到,餐饮类的团购信息,还归类出各种消费类型,如根据菜系归类的湘菜、川菜、桂菜、粤菜、鲁菜等;根据餐饮企业规模分类,如酒店类、家常菜排挡类、糕点(点心)类、本土特色店等。
但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这些网上的团购促销价格,有些商家设定了抢拍的时间,一旦错过就意味着促销活动结束了。但也有大部分的商家不设定抢拍时间,且标明“免预约”,消费者在网上拍下商品前,都可以从商家的信息栏里看到卖家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咨询清楚用餐情况后再起拍。
【问题聚焦】“货不对板”,让顾客成为“过客”
通过开展团购活动,餐饮企业让更多的消费者走进了自家门店。然而,许多餐饮企业却未经受住顾客的满意度考验,让顾客成为“过客”。在采访中,有不少市民向记者吐槽他们所遇到的不愉快的团购体验记。
消费者王先生曾在某团购网站上花费72元团了某家餐饮会所原价为252元的双人套餐,结果到店后才发现,店家把所有使用团购券的顾客都集中在一起,所给的套餐都是定制的小份。“一盘菜两三口也就吃完了,根本不值70多元。”王先生告诉记者,原价252元的套餐分量要比团购的多出好几倍来,“团购网上也没有明确标注所购买的是小份,这不是坑人吗,让消费者根本不想来第二次。”王先生气愤地说。
而团购了原价为264元某食府的特色烧烤4人套餐的吴女士,则始终为无法订上座位而犯愁。她告诉记者,由于订购4人套餐的消费者所预订的时间多集中在周末,所以她多次拨打电话进行座位预订,但该店一直满座,无法预订,后来干脆连电话都打不进去了。“该店同时在不同的团购网站开展多个
团购活动,仅自己所在的网站就卖出了1200多份,再加上其他团购,如何让已经团购的消费者订上座位啊?”吴女士告诉记者。
而市民许先生虽然通过团购以半价享受了某海鲜自助餐厅的丰盛大餐,但他却感觉自己“处处受到歧视”。店家不仅要求他提前两天进行预约,且团购客人只能在晚7点以后才能用餐,但该店的自助晚餐实际上从下午5点就已经开始供应了。更令许先生感到气愤的是,到店之后,尽管取餐区还有空位,但服务员却不允许他就座,非让他到距离取餐区很远的指定座位上入座。“难道就因为我使用的是团购券,就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吗?”许先生感到很不解。
对此,洛阳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一些餐饮商家在正常用餐的时间里只能同时承担几十人或是上百人就餐,而团购优惠券则一下就能订出数千份,且顾客在同一时段蜂拥而来,远远超出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座位难求、饭菜质量走样、服务接待能力下降等问题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的团购对商家和消费者双方都将是一场灾难。
【专家建议】商家诚信为本才能赢取“团粉”
虽然餐饮团购存在种种弊端,但它毕竟使餐饮业的营销半径突破了时间、空间、资源等传统因素的制约,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大量客流。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以诚信为本,将能为企业未来发展增添更多筹码。
据了解,目前本地参与网购餐饮企业的商家一般分两类。第一类小餐饮排档,一方面商家通过网络抛出各类促销信息,吸引消费者进店消费,同时也可以推销菜品,而这类商家往往是一些开张不久或地段较偏的,急于打开消费者认知的市场;其次,另一类是大型餐饮企业,尤其是已经形成一定口碑的餐饮商家,他们参与网络互动方式进行促销,一方面是为了推广一些新鲜的个性化口味,探索市场认知度,另一方面在消费淡季时段,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入店消费,从而达到稳定客源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对此,洛阳市消协专家指出,团购的消费模式已经慢慢侵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但这看似省钱的消费方式,其本质是刺激人们消费。在超低折扣的诱惑下,即使有些物品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还是会不自觉地掏腰包。不过,目前“团粉”只是对商品的低折扣价呈现狂热状态,并没有对推出商品的商家太过挑剔。
“素未谋面的两个人是不会一见钟情的,无论买家抱着何种心态参与团购,但毕竟让商家获得了一次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难得机会,也为商家进行体验式营销创造了条件。”该业内人士建议,商家如果能够在与消费者接触的环节中做好服务,让消费者获得完美体验,将有望把这些匆匆过客转化成忠实客户。
此外,团购所带来的大量客户有效信息,也应该成为商家深入挖掘的宝贵财富。由于团购本身的局限性,团购买家必须在消费时出具合法化的团购证明,包括个人联系方式等。商家如果将这些海量信息收集之后,进行妥善的客户关系管理,将会为日后企业营销宣传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家同时提醒,商家最好能够从菜品组合上对团购客户和普通客户进行严格的区分,比如为团购客户提供的套餐组合,不应在店内其他菜单上重复销售,以避免传统客户产生“吃亏”的感觉,使原本稳定的客源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