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明白2012中国ICT产业成长14.9%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财经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总算明白2012中国ICT产业成长14.9%
发布日期:2022-12-26 09:27:40  浏览次数:16

2011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经济体每每因债务重症,送进加护病房急救观察,而被视为全球经济新巨人的中国大陆,同样小伤大病不断。例如光伏、LED产业出口受阻,部份企业倒闭风声不断,加上银行紧缩银根,沿海地区企业爆发倒闭潮,以及中美汇率大战与通膨压力,都让中国大陆2012年经济前景充满隐忧。

拓墣产业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研究员谢医军表示,过去中国大陆依靠出口导向经济以维持高度成长,欧美经济不振反而让内需市场成为主要成长动能。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和平板电脑等三大智能终端,在中国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以及十二五规划对于ICT产业的政策支持,使得2012年中国大陆ICT产业将维持向上成长态势,成长率预估为%,产值可望突破10兆元人民币。

2012年中国ICT产业十大预测

 

Source:拓墣产业研究所,2011/10

消费电子成长趋缓 利基产品表现亮眼

中国大陆LCD TV、手机和NB三大指针性消费电子产品,拓墣预估2012年销售量虽然分别成长12%、%和%,但却较2011年的%、%、%成长率逊色,更难与2010年的高成长相提并论。显示中国大陆内需市场已渐趋饱和,超高成长率很难再现。不过,中国大陆政府加速推展三网融合的策略,却使得智能电视、智能手机、3G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利基产品,表现相对亮眼。

2012年中国大陆主要消费电子产品销售量预估

 

Source:拓墣产业研究所,2011/10

以LCD TV产业为例,近年Samsung、LG等外资厂商积极推出智能电视,海信、长虹、TCL等六大本土电视厂也加速跟进,使得中国大陆智能电视销量将从2011年的390万台快速成长到2012年的850万台,成长率高达%,渗透率也将提升至20%。此外,2012年中国大陆LED TV,预估也将交出销售2,894万台、成长%的佳绩。

在智能手机部份,Apple、Samsung、HTC等已成为中高阶智能手机代名词,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国产品牌在中低端市场优势也已显现,还有小米、阿里云、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厂商加入战局,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因此,拓墣预估2012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销售量为亿支,较2011年亿支成长%,渗透率达%。3G手机预估销售量也高达亿支,成长率%。

而备受关注的中国大陆平板电脑市场,目前Apple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仍难改变,但本土厂商进场者数量众多,也可分食20~30%市场。随着中国大陆无线城市建设加快,且中国大陆消费者愈发重平板电脑视音影娱乐效果,中国大陆传统的MP4播放器品牌厂商有较多机会切入平板电脑市场。拓墣预估,2012年中国大陆平板电脑销量为825万台,较2011年成长50%。

政策牛肉陆续上桌 部分产业难尝甜头

拓墣表示,2012年中国大陆智能终端产品销售可望开出红盘,除了中小尺寸面板、锂电池、LED等产业将受惠,应用软件市场需求预料也将水涨船高,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软件将广受中国大陆消费者青睐。而iPhone 4S的Siri功能,也将带动中国大陆智能辨识技术风潮,包括文字辨识需要的触控面板、语音辨识所需的麦克风、脸部辨识和实时通讯使用的摄影镜头等在内的关键零组件,市场需求都将随之抬升。

虽然十二五规划、三网融合试点、智慧城市布建等政策牛肉一波波,物联网、云计算产业、LED照明看似前景美好,但2012年对中国大陆ICT产业来说,也绝非一帆风顺。例如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光伏市场不景气与补贴政策紧缩,中国大陆光伏行业淘汰存亡竞赛恐将加剧。而中国国内大尺寸面板产能过剩,Samsung、LG、龙飞都面临至少放弃两条新增产线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LED照明灯具价格高,仅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能够承受,当前欧美经济欠佳,消费市场备受冲击。中国大陆消费者短期内难以负担高昂的价格,使得LED照明以中国政府主导的LED室外示范应用为主。即将实施的白炽灯淘汰政策,对节能灯较为有利,LED反而难以受惠。另外,中国大陆LED投资逐渐趋缓,新增产能将导致产能过剩,产业从下而上都将面临洗牌。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