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理解第一财经周刊:华为突破极限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食品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终于理解第一财经周刊:华为突破极限
发布日期:2022-12-30 11:39:16  浏览次数:9

  还记得华为年初的军令状吗?2009年3月,这家公司定下了年合同销售额突破300亿美元的目标—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目标不切实际—它过于宏伟了。要知道,华为2008年的销售额不过是233亿美元,并且当时正危机肆虐。

  可事实一再证明了华为的稳健—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其他竞争对手纷纷出现负增长,华为仍然取得了高达%的营收增长。来自华为内部的数据显示,它今年上半年的合同销售额已经达到157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突破300亿美元的合同额甚至可能还有余力。华为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商,近些年来一直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迅猛成长。

  通常一家年收入达到百亿美元规模的中国公司都会面临着增长乏力的瓶颈,而2007年就已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的华为似乎轻松地迈过了那道门坎。它不仅被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等老牌电信设备商视为“最凶狠”的敌人,更穷追猛打地让北电网络成了历史的尘埃。目前,华为收入的3/4都来自海外市场,这家神秘的电信设备商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甚至连台湾鸿海的郭台铭都用华为的逆势上升来为自己的员工打气—“华为要战胜思科,必须要与富士康合作。”此前,郭台铭与华为总裁任正非进行过密谈。

  这些成功不能完全归功于华为彪悍的“价格战”—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等竞争对手已经能向电信运营商报出与它接近的价格。

  事实上,华为多年持续而渐进的管理变革为它在全球各地的布局打下了基础,这让它的“国际化”少走了很多弯路。

  不能忽视的还有华为日渐提升的研发实力。2008年,华为投入研发的经费高达100亿元,提交1737项国际专利申请,成为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最多的企业。近两年,华为对未来向4G演进的LTE(长期演进技术 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并展开一系列测试—芬兰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在6月25日宣布选择华为和爱立信在欧洲部署全球首个LTE商用网络,这让华为顶级技术设备的研发成就得到了认可。

  跻身“百亿美元俱乐部”的华为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谨慎。2008年初华为收购3Com的交易彻底流产后,这家公司再未明确表示过它的收购计划。当北电网络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外界一度传言华为有收购北电网络的计划—它太需要收购一家北美公司来弥补在这个市场的弱势局面了。但这一消息被华为官方予以坚决否认。当北电网络在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和加拿大通信公司RIM的激烈竞购中反复易手的时候,华为的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华为希望用持续的管理变革和可以掌握的节奏驱动未来的成长,但也试图褪去笼罩在自己身上的神秘色彩—美国或其它西方国家的运营商总是在这一点上向华为发难。

  2009年4月,华为启动了“华为,3G就在你身边”的品牌战略,试图把它的电信设备和终端产品的触角伸入全球3G生活的每个枝节。尽管“华为”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品牌,但华为主动站出来宣布“此刻,全球约有亿人正在通过华为感触3G”,在它的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

  未来的竞争肯定不会轻松,因为前面的竞争者没有一个不是久经战阵的超级巨头。在诺基亚西门子的抱怨声中,北电争夺战以爱立信获胜收尾,爱立信的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华为与第一名之间的距离又再一次被拉大。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