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麦舆情提示:
据红麦舆情监测系统()调查统计显示: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一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建议应分步放开二胎政策,截至11月2日20时,网络中已有相关新闻报道632篇次,微博平台相关信息量已达条,事件舆情的关注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报告中提出,中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中国应废止独生子女政策,放开二胎政策”。一时间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媒体相关报道与网民讨论引发一波舆论浪潮。
媒体声音:
红麦舆情监测系统()调查统计显示,这一话题被各大媒体以头条新闻形式进行报道,从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对放开二胎政策的观点
人民网:《中国社科院专家称放开二胎政策有百害而无一利》二胎要不要放开?国家人口计生委还没松口。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王侠一再强调,目前,中国仍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切实把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首要任务抓 紧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坚持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看来,放开二胎并不容易。
和讯网:《“全面放开二胎”正当其时》种种数据和现实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二胎,已经非常必要,甚至相当紧迫,或许,这正是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大胆”要求“三年内全面放开二胎”的原因。 当然,但凡涉及到人口问题,总会非常敏感,一旦放开“二胎”,人口会不会大幅反弹,尤其是备受诟病的流动人口超生和富人超生问题,也让很多人心怀担忧。
新华报业网:《放开二胎亟需融汇民间智慧》
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弊端是,公众不能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或者参与度甚低。而假如让全体公民参与到制定下一次全国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中来,就一定会使忽冷忽热的计划生育过往政策得到彻底改观。
网民声音:
红麦舆情监测系统()统计信息显示:新浪微博认证用户“头条新闻”发布的微博获得最高关注,转发与评论数量分别达到5227和4560条。
以下为较有代表性的评论和感想:
@闪闪发光的苦逼:就现在的社会环境,让我生我也不敢多生。投胎到中国就是受罪。
@古道瘦马MJ:鄙人也觉得二胎政策慎重,对于正常工薪家庭,现在一个孩子养起来都很费劲,别说多一个了。
@小鹿白兔子:那老龄化社会就不是沉重负担了吗?我们的社会福利又不到位。
@草原雄鹰刘媒婆:放开二胎,需要80、90后做出一定的牺牲,从一对夫妻赡养4个老人一个孩子,变为赡养4个老人两个孩子,生活压力更大,但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国家继续享受人口红利的美好明天!
@无忧生活2012: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没有成立,如果像欧美孩子由国家出资抚养那才是出路
@三舅他二叔:现在吵吵着放开二胎计划的都是什么人?公务员居多,为啥,因为一旦生二胎,公职就没了,可是吧,福利待遇不错,别说二胎了,三胎四胎也能养 活得起,于是他们就着急啊,眼看着自由职业者和各大小老板生了二胎三胎四胎,能不眼红吗。有没有二胎政策,只会影响这部分人,老板,明星,打工的爱怎么生 怎么生
@angel:觉得家庭有负担的可以不生啊,国家只是放开政策,又没逼着必须生二胎!我就觉得挺好啊,有条件当然要生两个,像我们这样独 生子女,多孤独啊,两个人将来得负担四个老人,压力难道就不大吗?不想要二胎的父母在我看来才自私,为了不给自己增加负担,就不考虑将来自己老了,孩子有没有负担?
@经历郭:人口问题是大问题。人口分布的均衡最重要,而不能仅看到不利,人口结构是危机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赞成放宽二胎,人口增加不完全是负担,也是资源
红麦舆情分析师:
事实上,“要不要放开二胎”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至今还未达成共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现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家庭也未必愿意生育二胎。在国外,许多国家以各种补贴鼓励生育,效果也是不太理想。
从1987年开始,甘肃酒泉、广东南海、辽宁长海、山东长岛、黑龙江黑河等全国十多个县市和地区都进行过二胎政策的试点。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增长失控等问题,最后部分地区被撤销甚至不了了之,坚持到现在的也只是有限的几个地区。
从目前红麦舆情监测系统()统计信息来看,网民多数认同放开二胎,但普遍对放开二胎的后果感到担忧。而且,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有些家庭甚至不愿意生小孩。社会保障或者公共服务不到位,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建议调整人口政策需要未雨绸缪,仅仅靠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诸如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放开户籍制度、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都需要跟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