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产生一些“流行词”,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也总是留下经典:2007年,“新领军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崛起的自信;2008年,“绿色产业”体现了富有前瞻性的新兴外包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009年,“挑战下的活力”为金融危机中的中国软件业注入了信心和力量;201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软交会将继续为正在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作出独特贡献。
实际上,软交会诞生之初就担负了为变革的中国软件业探索路径的使命。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制造”兴盛于珠三角、长三角之时,包括大连在内的老工业基地却正在经历一场转型之痛。摆脱对资源和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寻找引领城市跨越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新经济,是摆在大连以及所有老工业基地城市面前的历史课题。大连选择了以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1998年,以离岸外包为特色的大连软件园奠基;2001年,中国第一家IT专门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开始招生;2003年,“大连:对日外包门户”渐成气候……也是在这一年,由国务院批准举办的中国软件交易会落户大连。在某种意义上,国家部委把这项活动放在大连本身就是对大连产业的肯定,同时也希望根据大连的经验,为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有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从单纯的行业对接到国内外最新IT技术的汇集,从外包市场的研讨到软件创新排行榜的揭晓,从关注行业应用到抓住产业发展关键推动人才交流和信誉体系建设,7年来软交会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也已形成“国际合作、软件创新、行业应用、资金对接、人才交流、信誉体系”六大板块结构,成为外企进驻中国市场的拓展平台、内企承接外包业务的对接平台、产业趋势企业动态的发布平台、“两化融合”供求市场的交易平台。一方面,软交会伴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而进步;另一方面,软交会也以不断产生的新创意、新理念和新尝试引导着中国软件业的发展。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软交会的价值。在加工制造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的同时,软件产业(包括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成为危机之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之一。2009年软件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是所有行业里面唯一增长20%以上的产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从强调集约化生产的“中国制造”走向强调创新的“中国创造”,软件和信息化发展将在其中发挥无可取代的关键作用。正如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所说:“软件与传统产业创新性地加快融合与拓展,既是软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因,也是软件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两化融合”为软件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而本届软交会的举行也将为我国软件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增长机遇。(姜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