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媒体平台和VR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人们消费内容的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相应的,媒体本身和新媒体平台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研究了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样本,昨天我们介绍了《纽约时报》的“2020”报告。今天介绍媒体变革中的新势力,三家各具特点的新媒体。
自媒体研究系列
伴随着互联网流量盛世,自媒体经历了几年自由生长。少部分头部账号培养了粉丝群,明确了自身定位,在各自领域耕耘,发展成新媒体平台。大部分同质化账号赶上了好时代,却淹没在洪流中,只不过是“自娱自乐”。
本文选取视频、科技、娱乐领域三家新媒体,试图解答这些问题:短视频代表未来媒体的方向吗?小众的垂直媒体如何建立并扩大自己的读者群?让读者生产内容,如何做好运营和把关?
「二更」做了个筐将各地影视创作者装了进去
短视频公司二更用10w+的爆款证明了“身边人”的故事也能成为流行,这套爆款准则被确定后,二更将各地影视创作者纳入平台上,生产更多具有二更美学的短视频。
2014年12月,在杭州《青年时报》总管广告业务的丁丰创建了二更,以草根为拍摄对象,用表现生活美学的拍摄手法制作短视频,试图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反映更宏大的主题,与更多用户产生共鸣。
不以公众人物为焦点,不追热点事件,这套内容制定模式奏效了。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截至2016年12月,《二更》每日的原创视频产量在5-8部,全网粉丝超过2000万,日播放量从同年3月的300万涨至3000万,每月播放量增幅超过30%。
支撑起这些数据的,是一套完整的“二更模式”:确立内容生产方法论,将各地影视制作者纳入其中,分散分发渠道让其“无所不在”,最终提升品牌价值,为广告主定制广告做全案策划。
二更主编王群力爱用杭州鱼丸老板这个视频解释内容选择的逻辑。
25年来,这位鱼丸老板坚持用传统手艺做鱼丸,做到了“他不涨价没有人可以涨价”的程度。如今这家店却处境困难,因为外地人越来越多,爱吃鱼丸的杭州人越来越少。
用一家老店表现杭州的嬗变,就是二更的内容生产逻辑:一定要抓到非常有效的信息,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动地的故事,重要的是呈现我们对社会变革的认知。
二更视频「记忆的味道」:杭州鱼丸老板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