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领会“晒账单”网友自省:不要成为网络购物的奴隶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务服务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总算领会“晒账单”网友自省:不要成为网络购物的奴隶
发布日期:2022-12-14 14:14:57  浏览次数:13

最近,网购“晒账单”活动闹得如火如荼,微博上,网友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年度账单。尽管年度总消费超过万元的买家不计其数,但与某福州网友自爆自己去年的网购支出达到468万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少参与“晒账单”的网友留言感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好几跳,自己居然连续以日均百元的速度支持着网购,花现金都没有那么豪爽。尽管很多人都直呼后悔该“剁手”,但网络消费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持续高涨。在网络这个虚拟购物天堂,无形的金钱以数字化的形式快速流通,经济不景气,对于网购而言,难道只是浮云?

维权观察:

问清售后服务为自己留有保障

基于我职业的特殊性,虽然能在全世界买到性价比高的东西,但是平时在家的生活用品也不能违反海关规定在国外买回来,所以还是会在网购上下工夫,平时的休息时间已经不想再外出了,所以就想选择更加便利的购物方式。在网上购物和在现实中购物一样,所面对的商品都种类繁多,都可以挑选。而相对来说,网购的便利性会更强一些,足不出户就可以买遍全世界的东西,甚至可以海外淘宝。省去了现实中购物的停车、浪费时间、搬东西回家等繁琐步骤,快递公司可以直接把东西送到家中。

与2011年相比,我去年的网购账单数额会更少一些。因为前年我在家休产假,没有飞行,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网购。去年的网购中,我会更注重买宝宝的东西。当然,挑选东西是一个费神的活:首先你先要挑选销量多和信用高的买家;还要看销量多的卖家是不是有作假,比如一个账号购买多次或多个,或者评论数量和购买记录不相符,如有作假行为的卖家一律加入黑名单;其次就是价格对比,我的经验是不能买最便宜的,也没必要买最贵的,挑中等价位的就可以了。

注意和卖家的沟通交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好的卖家会让你在她家花钱花得舒服,包邮赠品那些有没有都无所谓;不好的卖家聊两句我就会打消在他家消费的念头。当然,还要问清楚售后服务,别货出门了就不管不问了,要为自己的权益留有保障。我是某购物网站的四钻买家,我从来没有给过一家商户打过中评或差评,遇到问题也是及时沟通。刚接触网购那会儿,给那时还没变成老公的男朋友买两件衬衣:货到手不合适,寄回去换了就再也没有寄回来。那是2009年的事了,那次的网购算是我最不满意的一次,刚接触网购不懂怎么维护自己权益,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新的一年,我依然会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女人嘛,肯定会有冲动的购买小魔鬼在身上,但我想这方面还是需要克制一下。

(振翅的小妖:航空公司乘务长。2012年年度账单总金额:6万元左右。)

国际观察:

国外网购快递更有保障

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网购,说白了就是“烧钱”。与往年相比,去年的消费总额变化不大,但因为去年刚回到国内,网购重心从日本的购物网站转移到国内购物网站,主要是购买宠物用品、服装和家居用品。最满意的一次网购,是第一次尝试化妆品代购。经常听说化妆品不靠谱,但自己收到的不但是真货,价格还比专柜便宜许多。而最失败的一次,则是购买灯饰,先是快递拖单,送了一个多星期才到,到货后灯比自己想象中大很多,却因为不方便退货只能作罢。

日本的网购和国内的网购相比,相同点是综合网购网站利用得较多。不同的是,日本购物相对更有保障,送货更快,快递认真负责,退换货便捷,这点很能助长消费者的网购热情。而且,日本服装的专门通贩网站很多,也有实体店,店头放置的商品也能在网上买到,购物更加直观。比较起来,国内在这点上就很欠缺,但国内网购服装胜在价格便宜,有不少“原单”店和代购店可供选择。另外,在宠物用品方面,宠物店和宠物医院价格都太不厚道,绝对是网购合算,只要挑信用高的卖家买基本不会碰到假货。现在家里狗狗的日常用品从狗粮、玩具到药品全靠网购,不会在店铺购买。

其实,日本购物网站上很多卖家的商品都是从中国进口,所以能在国内购物网站上找到完全相同价格却便宜几倍的东西。我还在日本网购时,也经常会打开国内的购物网站对比一下,不急需的东西还是会在国内网购,然后拜托家人送去日本。

网购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出门也有很多选择,价格可以货比三家。当然,由于不能看到实际商品,难免和想象中有差异,退货也麻烦。对于网购,我从来没有计划,虽然去年花费不少,自己也嚷着要剁手,但实际需要的话仍然会买。至于大方向,仍然是家中狗狗的日常用品。

(:大学日语讲师。2012年年度账单总金额:元。)

买家心得:

尽量避免

盲目消费的冲动

网购与现实中的购物消费相比,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人们通过花钱取得自己所需要商品的方式。但现实购物有空间上的要求,比如你需要亲自去商场挑选;在一个地方买不到的东西,要走路或者坐车到另一个地方去买。而网购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只要有网络,就能做到轻松购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现实购物会和导购人员有更多的接触,享受更多服务,而网购的客服只是一个聊天软件,除了服务有限,服务质量也有限。如果是在商场购物的话,因为看得见摸得着,买家可以亲手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而网购只能依靠图片和文字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商品筛选。

网购在中国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西方。从消费习惯方面看,中外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说,美国人网购的商品五花八门,从生活日用品到房子、车都会通过网购的方式购买。另外,他们网购更侧重寻找新奇、特别的东西,比如收藏品。而国内的网购商品最多的是生活日用品, 但不会在网上买车,寻求的价值往往是低价、优惠、省钱。说起在国外购物网站的新奇事儿,不得不提的是,在2004年有人曾将半块面包放在了美国“eBay网”拍卖,因其特别之处是这块面包烘烤之后竟然出现了圣母玛丽亚的头像。结果竞价持续了6天,最后以万美元成交,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去年我的网购消费类型主要集中在服装、化妆品、家居以及婴儿用品方面。说实话,我很少冲动消费,多数都是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去网上直接购买。我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一个离开网购就活不了的人,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网购对我来说的优点,就是方便,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婴儿和家里用品都很琐碎,需求量大,而我没时间去实体店,网购就是最好的途径。

在新的一年,我决定将网购的“欲望”收敛一些,只买必需品,少买点衣服。

(林小姐:全职妈妈,曾任职美国知名电子商务网站。2012年年度账单总金额:元。)

专家声音:

不要成为网购的奴隶

网购包括发生在互联网中国企业对消费者企业之间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商对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2C (Business to Customer,即“商对客”)、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C2C(Customer to Customer,即“客对客”),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在过去十数年间,网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1999年至2002年属于网购的试水阶段。作为中国B2B的鼻祖,1999年不断刷新奇迹;同年,邵亦波创立易趣网,开中国C2C网站先河;当当网也投入营运。此时,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网购业算新奇事物,但一开始就彰显蓬勃生机。而2003年至2005年,则属于网购的“奔腾岁月”。2003年“非典”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催生了淘宝网的诞生。2005年,中国网购市场迎来“井喷”,阿里集团宣布追加投资10亿元,淘宝网继续免费。直到2006年至2007年,网购格局回归理性,纷纷出现合资、注资、收购,几大网站出现鼎立之势。2008年至2010年,网购逆流而上,尤其是2012年,全国上下掀起了团购风暴,各个网络巨头参加了“百团大战”, 马拉松比赛再次拉开序幕。

最近这两年,网购则在竞争中发展规范。2011年至2012年,中国网购经过几轮激烈竞争,日渐成熟规范,网购规范稳步增长。网购最大的特点是:克服了现实购物中的空间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节约了成本。这种新型的消费方式之所以很快能被人们接受,除了其各种熟为人知的特点之外,还有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现实中交通越来越拥挤,出行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然而无论是网络购物抑或是现实购物,最终自己都要付出真金白银,都构成现实性支出。

网购之所以如此红火,有些平日看似节俭的人,在网购的世界中的消费之所以会挥洒自如,我认为主要是个人原因造成的,但客观上也提供了可能。首先,客观上网络的方便性为随时随地“逛街”提供了可能,常在店中逛,禁不住就会下手,另网购确实便宜实惠;其次主观上网购上瘾,控制不住也是原因之一。

业界不少专家都纷纷指出,在网上进行购物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如现实消费理智,不少网友在查看自己过去一年的网购账单时,才顿觉原来自己花钱流水,纷纷后悔不已。其实网购的关键,在于自己把握,网购只是客观存在,至于怎么运用,完全取决于个人。缺乏理性的人在现实消费中一样疯狂。网络有诚信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规范,但购买什么、买多买少则是自己的事。

无论网络购物还是现实消费,我都提倡理性消费。我自己的经验是平时少去网上逛街,需要什么时再去网上找或现实中购买。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不要成为网购的奴隶。

(唐明琴:广东金融学院现代信用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