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菲
在一番亦步亦趋、贴身肉搏之后,几大门户对微博制高点的争夺在11月16日达到高峰。新浪微博率先举行“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主会场分会场场场爆满。“去过那么多开发者大会,还是第一次碰上只能出不能进的会议。”保安指着排队等待的人告诉后来者:“要等里面的人出来一个才能进去一个。”
与此同时,搜狐CEO张朝阳正在频频约见各路记者,并亲自打电话邀请明星开通微博。他宣称将新浪视为“互联网二次大战”的劲敌,后者却无暇与其争斗——一它得应付一个更善于“后发制人”的对手。
微博大战升级
在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之后一周,新版新浪微群上线。知名IT科技博客作者龙威廉(William Long)认为,微群可能将成为QQ群的一个有力竞争对手。 在他看来,微群有点类似Facebook的群组功能,一个群组可以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用户可以在里面发言,外部无法看到,就和QQ群一样。“这样就可以实现团队微博或企业微博的部分功能了。”龙威廉说。
这是新浪微博对用户关系挖掘的深化。与此同时,开发者们正在帮助新浪微博探索关于用户关系的强势应用。
张思成是微软公司西雅图总部的一名软件工程师,最近一直在利用业余时间做微博开发。他给新浪微博设计的第一款应用是人际关系搜索,根据人和人之间的“友好度”来寻找可能的联络机会,而很多网友会试图搜索自己和某个明星或名人之间可能的“中间人”。“新浪主打娱乐明星的道路是正确的,长期来看,最终人群会因为兴趣聚合。”张思成发现。一旦全民都上了,新浪就可以发力:“把微博从广播/订阅扩展到也支持点对点私聊的平台。”
与和MSN的合作也说明,新浪微博从主攻媒体信息开始转向主攻社区关系。11月11日,新浪与MSN中国联合宣布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核心的部分是新浪博客、微博平台与微软Live Space和即时通信产品的整合。通过合作,新浪微博中推出MSN勋章,经过用户绑定后将可以看到对方Messenger是否在线,并可以与对方的 Messenger直接进行交流。
“主要目的是分享用户群,提升平台黏性。”对于这次合作,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出言谨慎,但IM工具嵌入之后,势必强化新浪微博的社区功能,。
“MSN目前已经很弱势,当然也有一定价值,而且用户与新浪微博也比较一致。”Frost&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认为,“一般弱势的产品再站起来不大可能,但依然会使新浪这个平台的社交功能大大提升。”
目前新浪微博大多数用户来自一线城市,早期的TMT人群用户更是奠定了相对高端用户基础。按照曹国伟的说法,新浪微博的VIP用户已经接近2万人。这也是新浪微博经营社区关系的“核心资产”。
中国微博的先行者——饭否和嘀咕也在此时低调归来。不少老用户跑去怀旧,然后回头劝饭否当年的创始人王兴:“还是好好玩团购吧。”此时,微博已经是巨头们的角斗场。
开放之争
新对手正在浮出水面——新浪微博的敌人,除了几大门户,更有企鹅帝国。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当天,CSDN在微博发出公告称,腾讯把QQ助手给封了,正在协调。QQ助手即QQ机器人,由CSDN开发。这个软件可以实现用QQ来更新微博,,支持手机QQ,QQ表情同步,且有新私信时QQ立即提醒。CSDN将QQ助手定义为新浪微博上最专业的QQ机器人。
第二天,CSDN及《程序员》董事长蒋涛在新浪微博上说明:“经过和腾讯技术部门沟通,已解封。腾讯技术部门人员表示,腾讯微博和平台都将支持开放。QQ助手事件得以迅速平息。然而两天之后,双方再一次间接过招。11月19日,腾讯开通了全新的QQ空间动态直接分享给MSN好友的功能,用户只需输入MSN账号和密码即可绑定MSN账号,用户的所有QQ空间的动态就将自动分享给MSN好友。
“以开放对抗垄断”的新浪微博开始遭遇开放的对抗。新浪微博与腾讯,谁能动了谁的奶酪?“除非新浪微博自己做不好,否则将来肯定就是它(新浪微博)了。”王煜全认为,“腾讯微博的优势在于用户数,但用户活跃度不如新浪的高,而且腾讯的IM已经很强势,当一个公司的主业太鲜明的时候,会存在要不要左手换右手的问题。”
然而业界仍在观望腾讯的对策。“新浪微博加大开放力度之后,腾讯很可能会有所动作。”红麦软件CEO刘兴亮猜测。作为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兼具媒体和社区功能,而在社区功能上最大的对手就是腾讯。”
从媒体价值到社区价值
新浪微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Twitter,现在它越来越像Facebook。
作为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出身门户,首先展露的是媒体优势。图片和评论则被张思成视为新浪微博最成功的本土化改进,“当然还有配合信息监管定制的强大后台,Twitter目前似乎还只是纯文本和转发。”加上视频等嵌入功能,新浪微博的这一改进提升了资讯传播的多样性。
但新浪微博起初就为将来强化社区功能留了一手,它会引导用户输入MSN和邮箱等地址寻找熟人关系并且永久记录,然后不断推荐联系人之间进行相互关注,这促成了熟人关系向新浪微博的大迁徙。
加入了评论和私信等本土化改进之后,互动功能推动了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名人VIP用户的存在则提升了这一平台的用户关系价值。
网名为vinW的善衡科技CTO和该公司执行董事张爱军与4399游戏董事长、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通过新浪微博相识,蔡文胜通过微博予以介绍之后,IDG合伙人毛丞宇向他发来私信表示感谢——“因为通过这条微博,他和vinw联系并商谈合作了。”
开放战略带来的丰富应用黏住了用户,开发者们也在为这一平台未来的战略重点探路。目前,新浪微博平台应用数量已经达到800款,通过微博平台推荐的已经为 300款。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认为:“新浪微博包含了信息、用户、关系这三个最基本的社会化要素。”他表示。
另一个反向推动新浪微博变得越来越Facebook的动力则是,“测试版”三字至今未去,这高悬在新浪微博上方的“第二只靴子”,时刻提醒着中国式Twitter所承受的风险,而传播信息不如沉淀关系来得安全。
这也是由开发者们来“试错”。张思成就曾经做过一款名为“weibook(微博库)”的应用,帮助用户管理其微博,一度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不过这一功能数月之后被迫下线。因为微博库会备份到用户主动或被动删除的微博,从信息监管的角度上来讲是不允许的。“为保证平台的安全,不得不先暂停微博库的 Appkey。”新浪表示。
张思成开始调整相应功能,“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方式重新上线。”不过,更Twitter还是更 Facebook,也许是一个伪问题。“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都是建立在社交关系基础上,Twitter和Facebook本来也存在竞争和冲突。”王煜全认为,“不过通常是主业作强大了,别的事情也做一点。”
平台战略
相比从信息到关系的明显转变,新浪微博的平台战略则有待清晰。
没小求是新浪微博9宫格日记的开发者,目前他开发的这款应用已上升至新浪微博人气应用的第三位,用户数达到9万以上。用户可以用9宫格的标准化格式。开发这款应用的过程并不波折,其受欢迎的程度也超出了他的预计。但他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新浪已经是我认为目前最开放的平台了,其他的比如人人网就会规定很多你不能做,而这些恰恰是很可能挣钱的应用。”没小求认为,“不过国外的平台界定还是更加清楚一些。”在新浪微博上,就曾经有开发者推出投票功能,而现在它属于新浪微博。
“新浪现在做的很多应用的确相比Twitter而言要多一些,后者一般会交给第三方去做。”蒋涛说,“但是在国内微博平台还不成熟的环境下,有时候很难界定清楚,比如有些应用平台来做确实更好控制。”
“新浪微博开放的挑战还在于不能失控。”王煜全认为,“比如核心数据被偷走的风险都要考虑在内,还有就是有可能被颠覆性的应用替代掉这一平台。”不过他也认为目前尚未发现更有意义的大应用。“未来的开发者不是IT民工,应该是懂得消费者行为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人才。”
为了争夺开发者,新浪宣布同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五大投资机构,出资2亿元正式启动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多数开发者却担心这笔钱“不好拿”。“我喜欢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不大善于和人打交道。”没小求表示。
向往开放平台的开发者们也不愿意“被圈养”。目前在新浪微博上排名第四的微博客户端Wing婉拒了洽谈投资运营的前辈。“想让一个劣质的产品更快灭亡,没有什么比得上精良的广告宣传。”Wing的开发者如是说。
另一个被邀请参加开发者大会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公司CEO则认为:“大部分开发者都是炮灰。”在他看来,新浪对开发者的争夺恰恰是因为现阶段它还要巩固微博话语权,所以暂时没那么强势而已。
易凯资本CEO王冉则认为新浪成立基金至少表明了诚意。尤其是当开发者从单打独斗走向公司化运营,进入扩张阶段之后,“基金就会产生推动的力量。”他认为。
开放之后,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更为重要——而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对开发者和巨头来说,以上情况皆非孤立。这可能是新浪微博面临的最大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