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消息 据FT中文网2009年12月23日报道,所谓“海洋化”,即随着一国国力的增强,其在海洋上的利益会增加,便自然促使其强大海军与扩展海上活动。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古代的中国、近现代的英国和当代的美国,皆是如此。
2009 年是中国走向海洋化的重要一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并具有一系列的代表事件——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角力、中国在印度洋上的能源利益、和中国在南海的领土纠纷。
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角力
中国的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加之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敏感神经,东南门户的大开是北京的一块心病,也是中国军事演习模拟防护的重点。中国已经在静悄悄地发展自己的海军实力。
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是长期以来的既成事实,美国海军已经习惯了在太平洋上的荡然直去、横无拦阻。不仅美国自己,而且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及许多东南亚国家都认为美国海军是二战以来维持太平洋和平的关键力量,并希望看到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存在的继续。
中美在太平洋上的角力因此便不可避免。今年3月发生了中国军舰在南海驱逐美国无暇号海洋监测船一事。此后,类似的小事件又有多起。
对无暇号事件的分析已经有很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美安全问题专家史文简单概括认为,美国想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实力,尤其是中国在海南岛附近新建的潜艇基地进行侦查。无暇号海洋监测船的操作便是此类侦查活动之一。中国强烈反对美国在中国周边进行侦查活动。其实2001年的撞机事件也是如出一辙。
两国在事后各执一词。一方面是在对国际法的解释上存在着技术上的差异。中国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禁止一国在他国专属经济区进行“不友好的”或“具有威胁性质的”军事活动,包括美国无暇号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所进行的监视活动。美国则认为,国际法规定外国船只可以在他国专属经济区进行任何“和平的”活动,不需通过该国准许。——争论焦点在美国监测船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监视活动是否被认为是“和平的”活动。
另一方面,即使不存在对法律解释上的分歧,中国也不会愿意美国在中国的海岸线附近肆无忌惮地搜罗中国的机密军事情报。“中国对美国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侦查活动,但尚没有美国监测船这样的尖端技术,也没有他们这样的'明目张胆 ',”史文如是说。
中国海军将继续扩张;美国也将继续密切地监视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海上的“相遇”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史文指出,中国海军实力的壮大也将使中国在捍卫她的利益的时候更加自信,有时候甚至是武断。“但考虑到两国之间更大的共同利益,很难想象这一问题会成为使中美关系'翻船'的问题。 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中美两国在海洋上的拉锯是世界力量格局转变的集中体现之一。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化干戈为玉帛,要求两国领导人共同具有危机意识、冷静克制与沟通谈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