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知道中移动借WiiSE重定位 抢占移动互联网先机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机械电子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总算知道中移动借WiiSE重定位 抢占移动互联网先机
发布日期:2022-12-06 06:58:52  浏览次数:18

  新浪科技讯 12月8日晚间消息,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今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移动互联网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发展和想象空间。当前,整个通信产业链的价值在进行重组,运营商必须重新定位。

  “欧美国家在发展3G过程中走了大量的弯路,最后才弄清楚方向应该是移动互联网,才发展了HSPA,HSPA+等技术。”黄晓庆表示,“我们不能重复以前的错误。”据了解,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早有布局。从2007年开始的WiiSE创新工程,便是应对移动互联网战略的端对端的移动解决方案。

  借助WiiSE工程,中国移动不仅在加强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强了应用和业务上的建设,从通话通道全面转向信息服务。

  端到端全产业链覆盖

  黄晓庆表示,WiiSE创新工程就是为了使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产业重新组合和产业转型中占领先机、占领市场和赢得客户。“WiiSE项目从2007年开始,我们把它作为移动互联网整体前瞻性的研究项目。”

  据了解,WiiSE涵盖内容广泛,主要为解决四个重要问题:第一,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问题,包括基站建设及覆盖等;第二,在新的网络中核心网如何演进和发展;第三,业务基础平台的问题;第四,终端问题,如何使终端智能化并降低成本。WiiSE工程所涵盖的内容可谓覆盖了通信全产业链。

  高速接入 永远在线

  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用户需求来看,就需要更高带宽、永远在线等服务,WiiSE对此都有新的方案。

  在无线接入方面,Green RAN是中国移动针对基站和未来无线电网络建设的一个新型的建设方案。据称,它包括集中式、分布式、协作式、IT化发展等多种方式,具有节能减排、提高网络性能、建设成本降低等优势。其中包含一些新技术,包括基站协作式合作及基带集中式处理,能够共享基带处理资源,从而减少消耗、资本和运维开支。

  在核心网演进方面,WiiSE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分布式业务网络(DSN)。DSN利用P2P技术可积累核心网下的分布式运算资源,包括网关、设备等分布式的资源,组成的一个新型的核心网交换机设备。这个交换机设备可以实现传统的移动交换机完成的功能,比如说呼叫处理、短信、彩信等。与传统交换机设备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它处理能力更强,全网用一台交换机就可以支持10亿用户。

  据了解,在去年汶川大地震时,呼叫量达到了平时的80倍,移动网络由于同时接到超载的电话,出现网络中断。黄晓庆称,如果运用DSN新技术,就没有堵塞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云”计划进军IDC

  今年10月份,中国移动发布了“大云”计划,开始发力云计算。“为什么我们把云计算放在WiiSE项目中重要的位置?其实我们现在主要在转向信息服务。”黄晓庆称,“运营商传统的语音收入的模式在面临同质化、低质化等问题,且所需资源在降低,而且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在进行重组,运营商必须对自己未来的业务进行转型、进行重新定位。我们在转型时发现,在信息服务的环境中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同等重要。过去大家都讲,运营商要开放很多的网络环境、服务环境,让服务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和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个网络资源,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来临了。云计算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据了解,中国移动将把云计算作为IT服务平台进行建设,不仅用于自身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等计算需求,还将开放给其他的企业或机构。这有些类似于中国电信等所做的IDC业务,但不尽同。中国移动的云计算平台不只是设备托管,而是根本不需要企业自己的计算资源,而可使用中国移动的云计算资源。

  另外,中国移动近来一直倡导物联网,也是其业务平台演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OPhone智能终端

  在移动网络终端方面,中国移动推出的OPhone手机在今年掀起一股浪潮,多家手机品牌均宣布加入。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移动的OPhone产业链正在日趋完善,并成为国内智能手机的一支新军。(张伟)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