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4月22日消息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的主办,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CVIA)联合奥维咨询(AVC)公司承办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今日在京召开。新浪科技全程直播此次会议。
图为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以下为其发言内容:
李幼平:今天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寻觅两大行业共识,电信网和互联网在2010年春天有一个醒悟,觉得内容难管,视听视频难听,可能IP网的长远发展有时候一个觉悟不是对自己长处的看到,而是对自己短处的认识,也是新的前景的开始,广播网也是同样的,别看现在唱得高调,他也感觉到虽然广播内容可管,广播网的视频流畅,但是如果继续IP网的双向互动的概念,这个广播网和数字化,整体评议都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很难办成一个民心工程,不要把民心工程办成民怨工程,在两大行业崛起的基础上,1月13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络、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有什么共识?第一个共识,就是帮助IP就是帮助我自己,这种网络同IP网络融合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2000年到2010年,过去的十年,电信网首先是接受了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十几年来我们有一个工程,大家都想建立基础设施,电信网说我来做IP网的基础设施,这样得到这十年电信网的大发展,我们预计2010年到2021年由于低碳提上日程,国外是左右,差两三倍,现在的IP协议是不太共识的,这样的话,广播有可能进一步接受拓展以后的IP协议,广播也可以得到发展,我们预计IP和广播网的融合大概需要十年,大家要解决三个科学技术问题:IP要能接纳广播,现在IP是单播的或者多播的,第二广播要采用分组交换,现在广播采用是流的电子技术,不是分组交换,第三分组要支持网的概念,做完三件事情十年的时间十年以后出现新的的形势,互联网拥有两种基础设施,一个是拥电信做基础设施,跟现在一样这,它就是一个原创的,这个在历史上是对流的结构,可以传播所有的文化资源,体现多元文化的繁荣昌盛,另外广播网也会介入进来,它是辐射性的结构,他主要传播主流文化,它的任务保障全体人民的文化传播,形成互联网在上,电信网和广播网在左右两侧的结构出现,这很像在写中国的文字,互联网是一竖在上,电信网是一撇在左,广播网是一那在右。
广播网位于传统的,对于互联网都有推动,互联网对广播网又有促进,所以三网融合不是谁负谁胜,是互联网获得生产力方面的重大突破,这是三网融合。
广播网位于传统的,对于互联网都有推动,互联网对广播网又有促进,所以三网融合不是谁负谁胜,是互联网获得生产力方面的重大突破,这是三网融合。
这个问题国外科学家、理论家很早就有预感,最初到98年、99年,美国有两个最高的。两个顶级的杂志发表了这个认识,到了2008年对于互联网的节点的繁忙程度进行统计,他有一个惊讶的发现,他原本以为用互联网用各种行为发展,他是自由的,独立的,当时想象互联网以随机网络为性质,那么节点连接频度应该是可以用不平均之、方差等于可以描绘的,但是实验结果大出所料,所以互联网因web服务已经演化为幂分布的无尺度网络,来自于几百个热门的网络的流量,他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平均值和方差进行描绘,这里有很简单的现象,来自于几百个热门网站的流量占全网流量的大半。因此互联网需要某种无尺度结构的帮助。而广播是辐射的概念,一个面有无穷多个点,一个电台可以接受多少用户?无穷多个用户,而广播是可以承受无限多用户。
因此在工程院2006年和2008年,先后有四位院士参加了研究,尤其是发现四频的流量。而且在排名在一千的网站,占据全网流量的80%以上,而且今后十年,大有十年流量增加一千倍的趋势,这个发现是日本发现的。
因此中国科学家有一个新的建议,就是用播存结构,为卫星把热门网站的全部内容直接存到边缘网的服务器,最好存到家庭里面去,形成一个全部规模化生产。
也就是说互联网现在是端对端,实际上就是个案生产流程,你要这个资源你HTTP系统,他就把这个资源拿来了,这个生长是个案的生产,以后利用网络的存储相结合的,就是英文还没有的,我们自己严重的一种制式,就是播存结构,要求家庭要有一个存储器,要有一个U盘。
这样使得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对于个案生产的流程做重大的帮助,低碳问题也由此解决,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后可能面临双结构的改革,电信设施仍然是主结构,它是物理上点对点的对流结构,传播所有的web内容,体现多元文化的繁荣昌盛,新添播存设施作次级结构,物理上点对面的辐射结构,不限用户传播主流热门内容、用来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所以先进文化实际上两大分支,一个是如何弘扬主流文化,一个是如何繁荣多元 文化。
因此两大行业第二个共识产生了,第一共识大家帮助IP,就是帮助我自己,第二个共识可能正在形成,今后几年逐步会形成,就是缩短互动距离,建立共识。把融合的中心放在家庭,十年前有一个简单的IP万能的,不是科学的万能的,今后创造一种比较接近于科学的万能的,IP服务可以取代一切服务。现在我们用十年服务修正这个问题,终于会达成一个共识,以后也许会达成共识,需要借助播存,设法把常用的东西存储在家庭,为什么会低碳,播存会把互动的距离,这个互动是对的,要这个资源多远来呢?这里达到一个资源所需要的最少的路由器条数,后数可以从15左右,现在全球都是15,可以向1、0拉拢,大比例减少带宽消耗,低碳经济。目前最时髦的就是宽带化,现在有一个更时髦的就是节带化,宽带尤可贵,节带价更高。
因为单纯的IP网是依靠报头管理数据的,而公共文化内容的安全存在障碍,这是科学家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来说,单纯依靠发送者选择接受者的通信是不行的,还要寄希望发送者选择接收者的广播,这就是政治家,科学家不主张放弃广播,互联网流量有点对点的流量,也有点对面,后者正在超越前者,幂律分布正在取代泊松分布,无标度现象与幂律性质给互联网带来发展悖论。
网络越发展,互低碳越糟糕,相同的内容会在相同节点之间反复传输,可能7点你这个内容在成都,从北京、石家庄、郑州、成都,7:01分另外一个用户也要用一下,这个本身就是一种耗费资源的发展模式,所以更多的科学家认为,互联网需要吸纳广播的元素,以前广播叫做radio,吸收辐射的元素,所以不放弃广播,成为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共识,科学家和政治家有时候是有共识的,有时候是没有共识的,这时候就是所见略同,因为大家只要尊重自然,尊重客观事实,寻觅共识就是科学家的任务,国务院决定,加快进电信网、广播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这里重要的时代背景,因为三网融合才能对付低碳经济,才能感觉中国差好几倍的碳的问题。
刚才已经说过了,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是一种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服务,那是不是只能依靠个案生产的方式来满足呢?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低碳向互联网提出的元素问题,尤其是流量,大家看相同的东西,只不过时间不同而已,实际上只要把这些内容存到家里面,所以未来经济向互联网提出的严峻问题,互联网如何适应低碳经济。
其实就是拉近“库-库”进程,web的实质就是“库-库”进程,事先存到家里面,如果是能够两库越远的话,就容易拥堵,经过的路由器多了,哪一个路由器堵了就没有办法了,如果放在家里呢?所以越远越容易拥堵,就拉近“库-库”,他的节目也是在库里,只不过把库拉到你的家庭库,拉到子库里面,这个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个IPTV就是拉近这个库,把节目库放在一个离用户比较近的旁边,因此你访问这个资源,减少hop跳数,现在3Tnet/ngb实质,广播行业用光线ASON把更多的视频文件存储与hop数更少的地方,现在在中心城市存储,在上海做实验,离开两三跳就可以到达,并用ACR取代原先由电信经营的接入网,这样跟电信对抗,是减少hop数,通过比较宽的宽带,这个ACR叫做TB级的路由器,用宽带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广电自己很多的地方也在做自己的努力,他就是属于双向的改造,它的实质在中心城市建立视频数据库,通过双向网获取用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把视频的本地库建立起来。我看歌华,特是北京30万的点播。就是用库的。
这个家里为什么不用广播,把内容直接下载到家庭的数据库当中?变成了一个,广播web的内容,web就是一个库,就是www的问题,就是全球分布的一个巨大分布库,如果把你需要的东西直接放在你家里,可以直接送达,另外一个可以永无拥堵,个人看个人的,没有任何冲突。
出现三网融合,电信网和广播网双双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网络就有内环和外环,绿颜色和蓝颜色就是外网,绿就是家庭为基础的家庭网。
含库家庭网关,双基础设施接入,电信能进来,广电能进来、有线/无线都可以进来。
去年年底,我看见长虹也在搞互联网,我们可以高举互联网的旗帜。
只要有一个32G的固态存储器,一个G一块钱不成梦想,一美元和一个人民币差不了几块钱,以它作为库的无线网关,24小时代理与三网的联系,你这个家电设备就可以成为中心了,电话机、计算机、电视机,这个板加一个芯,这个芯主要就是这个库,就是存储系统,加上现在一些集成电路,会占领市场,高局长跟我说,以后可能到欧盟到美国去要收低碳税,你这个设备有低碳吗?我这个设备特别低碳,那就买你的多好?
我用什么先用库是低碳的,再上路,先问这个红的,咱们家库里有了,卫星广播对所有家庭一次就送来了,24小时在搜,你不要管他,你需要他自己调出来,先库走近路,再上路再走远路,不是广播网替代一切,如果广播网没有近的没有走远是这样的,就是叫做融合,这样就是以人为本,叫做网页主动找网页,现在 互联网是西方给我们的网络,如果科学界贡献一种网页主动找网民的,美国未来互联网就是多服务的网络,逐步向多网络的服务进攻,互联网代表服务,广播网和电信网都是基础设施,科学家的观念是很简单的,这种理想是不是梦想?2009年北京市有两个实验室,他们什么时候宣布他们的结果是他们决定,你没有权利决定,所以就是用卫星广播,广播web所占的内容就是castweb,我,我们是搞核武器的,我们数学物理仿真还是可以的,广播还是维持现在的38mbps,不就是按内容分组的,把广播流程计划,使得推送能力,分组交换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推送频率,每天可以把大约130G的内容推送三遍,130G包括今天生产的新鲜就是200万亿网页,我们北京大学调查,中国每天现在生产150万种新网页,加起来大概是30几亿,大概还生产2万分钟的标清视频,加起来一百G。就把几千个新闻媒体的内容,都由一个卫星的转发器推向全国家庭。不管这些内容何时投放,都将分批进行播出,国家紧急图文,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存入全国所有家庭。
实际上大家讨论的问题都是一个问题,就是公共信息资源私有化,这是我个人称呼的,不大确切,政治家一看扭头就走,我表达的意思大家理解,最后大家找一个词怎么写,现在全球有一个公共的信息资源,就是www,World Wide Web,是全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动脑筋,如何把资源变成老百姓的资源,变成中国人的事,如何考虑把这样一个资源,中国有几亿个家庭,平均一个家庭3个,变成几亿中国家庭的私有资源就好了,我理解十七大提出保障全民文化权益,保障这个权益建立一个体系,叫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十七大提出来的,它是正确的,我这个措词太直截了当了,如何把这些变成中国家庭的私有财产,把信息变成私有财产,就是公共服务就是两种基础设施,一种是电信网,就是宽带网,把带宽私有,把带宽分配给家庭,因此必须搞宽带,美国总统一个月以前提出为一亿家庭,每个家庭有一百兆的带宽,中国科学家的思想比它好像又多了一点,我们认为,库存的私有化,就是家庭的信息库存的私有化,就可以避免人和人之间的共享的冲突,把网络加上存储,就是播存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信息私有化的一种,工业化渠道,这种办法我们就叫他信息化资源的工业化生产,因为现在IP信息资源是个性生产,鞋子、衬衫都是工业化生产走向全球,我们的信息也是用我们自己的科学技术,那绝对是自主产权。
因此信息资源的私有化, 就是在低碳经济下的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宽带尤可贵,节带价更高,我们三网融合是对的,三网融合简单的说,我们不懂市场、竞争,但是我们很单纯,我们三网融合就是互联网拥有两种基础设施,互联网在上,他代表目标,电信网和广播网在下,代表我们的手段,互联网中间拥有两个基础设施,这就是三网融合,我把这么复杂的问题讲得这么简单,相信吗?大家自己判断,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