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认识央企领衔争夺3000亿海工装备蛋糕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投资理财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终于认识央企领衔争夺3000亿海工装备蛋糕
发布日期:2023-03-05 18:31:33  浏览次数:9

海洋工程类企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昨天正式公布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计划到2021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

国家发改委表示,到2021年,我国将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为此,国家计划发展战略重点着眼于主力海洋工程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前瞻性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关键共性技术。

过去,中国总体处在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品的第三梯队,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全球海工装备水平第一梯队为欧美类企业,第二梯队为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建设将加快,带动的海工装备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3000亿元,年均500亿元以上。这给相关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中海油就计划投入300亿元,建造深水海洋工程装备。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表示,目前,国内在海工装备领域展开竞争的主要是四类企业,分别是大型造船央企的海工业务、多元化央企、能源企业进入海工领域和民营造船企业。

大型造船央企的海工业务,主要是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但海工业务比重不高。在技术能力方面,两大船企已经掌握了一些尖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不过,由于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吸引力不如其他企业,此类企业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

多元化的央企进入海工产业主要是通过旗下的子公司,目前一共涉及3家央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的4家子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旗下的中远船务 2005年开始从事海工制造,目前在国内海工装备竞争格局中,已经与中船重工、中船集团不相上下。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重工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旗下的振华重工(.SH)进入海工领域较晚,目前产品也较少,主要生产较能发挥自身以往优势的产品。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中集集团(.SZ)中集来福士进入海工领域时间较长,从2008 年开始,主要产品逐渐从海工辅助船转变为钻井平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中集集团董秘处一位负责人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公司从今年开始明显加大了海工装备业务的拓展。今年上半年,中集集团三大板块之一的海工业务销售收入仅为亿元,同比大降%,亏损了亿元。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邱罡表示,由于技术积累较少,进入海工产业的多元化的央企积极通过合作、人才引进的方式来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为了弥补设计能力的短板,此类企业近年来都在大力扩充研发团队。

第三是进入海工领域的能源企业,主要是中石油和中海油。中海油在青岛设立海工制造基地,中石油则设立了中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此类企业的海工装备业务主要服务于石油公司内部需求,海油工程建造了中海油的海洋石油921、922、923、924钻井平台及两座生产平台。

最后一种就是民营造船企业,包括太平洋造船集团、福建东南船厂、江苏南通的熔盛重工。由于海工主装备的建造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民营企业很少有实力从事海工主装备的建造。技术、资金、制造能力等方面的壁垒让民营海工企业采取了专注细分市场的发展战略。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少数领先的民营海工企业也在尝试突破技术瓶颈,进入高端产品领域。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