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懂得互联网的公益信息化浪潮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五金建材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终于懂得互联网的公益信息化浪潮
发布日期:2022-12-10 05:58:50  浏览次数:4

网易科技专栏作者 胡泳

算起来,中国互联网商业化进程已经有十多年了,此间发生了太多的技术飞跃和社会变革,很多跟不上信息通信技术(ICT)步伐的公益机构开始为互联网所困,甚至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并基于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草根公益组织也不例外。他们身处在这样一个看似无中心的漩涡中,如何组织管理和成为引领者成了新的苦恼。据2007年圈内一份“草根网络NGO原生态调查”显示,这些草根网络NGO基本处于五缺状态:缺钱、缺人、缺能力建设机会和管理,同时志愿者流动性很大,难于管理。

比起其他任何技术,互联网都更能够为其使用者赋权。然而,虽然公益组织对互联网的热切期望很高,但有关它的实效的事实却很少。互联网已经或将如何影响一个公益组织的管理和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发起一场公益信息化的运动。

公益迫切需要信息化,理由很多:

首先,信息是资源,是能够创造财富的财富。信息能力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当把这种技能提供给弱势人群时,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其次,信息化的运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再次,信息透明是公益的核心竞争力——公信力的基矗

在2009年和2010年的救灾中,信息化发挥了巨大的力量。千千万万志愿者的组织和动员,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灾区的需求,是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的;甚至空降兵在北川的成功降落,也是一个北川籍的女学生通过网络和前线官兵沟通的结果。

今天,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亿,并且是极富公共精神的一群,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网民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NGO。当互联网浪潮冲击中国社会,公益界也无法不经历一场新技术变革。从爱心包裹到格桑花网络筹款,从传播形式到公益创新,我们期待中国公益界的这场信息化大洗礼。

在引领者行列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的远见卓识,社会领域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加以部署;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界企业巨子如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都纷纷在中国启动了激励社会领域技术创新的计划;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像中国扶贫基金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率先投入千万资金推动信息化建设,上至最高层,下到普通员工,全体总动员,热火朝天……

社会领域的这场信息革命不再是悄然发生,而是来势凶猛。信息通信技术和公益使命的融合将带来一场席卷各个角落的生动的变革,而这场变革,一定不仅仅是关注技术层面的进展,而且是深入精神层面的释放。这一重大转变被《社会企业家》杂志正确地总结为从邪i”到大爱——当“i”技术注入“爱”的力量,技术将脱去冰冷的面具;当“爱”事业获得“i”引擎,人类的爱将更有能力。

“i”技术随爱应变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也许只有当邪i”和大“爱”融合的时候,才能生发一个无边界的人人时代,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生存的地球和时空变得更加智慧、友善、湿润。

在这个人人时代中,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更容易找到对方。任何人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每个人都可以承担责任,分散的、无中心的、微小甚至柔弱的力量更容易获得关注,哪怕是一封小小的明信片,都能汇成强大的力量,形成一片共鸣和行动。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所说:“请永远不要怀疑,一小拨有思想、不懈追求目标的公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改变从来就是这样发生的。”

  

(胡泳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价值中国网()总编辑。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网络为王》、《众声喧哗》等,译有《数字化生存》、《未来是湿的》等。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