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 宗秀倩 6月27日报道
在《对话另一个世界》第一季中,一位90后用户使用的快牙应用让我们发现三四线用户与一线城市的应用使用习惯大有不同,甚至我们惊异于这款作为移动终端间分享工具在三四线城市的生命力。
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茫茫之间,如何在诸多App中脱颖而出,并可获得长久生存的力量,一个考量的维度是是否可以解决用户的刚需。
快牙公司高级副总裁朱燕晨分析用户需求后发现,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用户的“第一屏”是不一样的。一线城市用户的第一屏依然是电脑,在手机上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农民工不是这样,手机成了他所有娱乐的载体,他们会拿出整段时间使用手机,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而言,能上网看电视,能听歌能看片,这是他们的刚需。
快牙解决了什么需求?简单而言,快牙类似蓝牙,但比蓝牙的传输快50倍,对于流量匮乏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底层用户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朱燕晨认为,流量、内容和手机配置的挑战是快牙受到“草根”用户的原因,也是后者在移动生活中最头疼的问题。
流量贵,WiFi并不发达。互联网是从上至下发展,移动互联网是全民同时获得,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但是网络没有跟上。相对智能机的普及,网络、带宽包括成本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普及。
内容消费量大。对于这个问题,一线用户其实并没有有太多感觉,甚至是内容过盛,没有多少时间去消费。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因为有大把的时间,甚至整段时间都花在网上,反倒出现内容枯竭的困境。“一集电视剧对一线用户来说可能要坐几趟地铁才能看完,而农民工一个晚上可以看好几集。看完了就没有了,要再找再下载。”朱燕晨说。
手机配置低。尽管现在手机配置已经往四核处理器以上普及,但多花一千多元换一个好一点的手机,对于农民工来讲还是一个比较贵的成本。
一二线用户更在乎时间 三四线用户更在乎钱
具体分析来看,一二线城市人比起钱更在乎时间,所以一切跟效率有关的东西在一二线城市都是可能火的。三四线地区的用户比起时间更在乎钱,因为他们的时间不是问题,但是让花钱就不爽了。
朱燕晨认为,凡是能够为用户节省流量,避免浪费的都可以成为机会。怎么去帮他们节省是很重要的。
比如人们很看重的流量问题。有些地图应用做了很多非常重的功能就没做起来,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应用场景:地图软件一定是在户外使用,要同步很多数据用户吃不消流量。所以做离线模式包括轻流量的模式更好。
朱的看法是,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分析,群聚的时候使用什么产品,一个人的时候使用什么产品,地铁上没网络使用什么产品,睡觉前最后一次看手机使用的是什么产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生物钟”,这在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里面非常重要。
在产品设计上,朱燕晨认为,要够简单和纯粹,一个应用就一件事,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不一样的地方。互联网一个软件里面承载了所有功能,在移动互联网大家并不在乎多装几个APP,但是“哪个产品能满足到我的需求最嗨我就用”。
朱燕晨认为,很多APP产品开发时都是用顶配手机测试,尽管会做低配手机的兼容性测试,但整个开发环境、网络环境测试环境都非常好,但是二三线城市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手机游戏的画面呈现都会很糟糕,或者很卡。有些用户想玩3D游戏,发现根本玩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