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领会sohu专访:哈佛& MIT双料才子的成功秘笈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子商务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终于领会sohu专访:哈佛& MIT双料才子的成功秘笈
发布日期:2022-12-23 23:20:11  浏览次数:12

能去美国读书,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梦想, 而能到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去读书更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大家可能看到过有关在麻省理工大学或是在哈佛的中国学生的报道和书籍,但是能遇到一位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又在哈佛读博士的双料才子还是很不容易的。胡启朝,就是一位这样的传奇人物。 我想他的奋斗经历和旅美的学习生活经验对我们想到美国留学的同学们一定会有启示。

    今天搜狐财经的特约记者卢燕特地对哈佛应用物理学在读博士胡启超进行专访, 请他为我们深度解读哈佛的真实生活。以下为访谈实录:

MIT的考前准备

搜狐:启朝, 我想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考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如果中国的小孩子想考麻省理工学院,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启朝: 我在国内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13岁跟随父母到美国,高中是在纽约上的。

至于如何考进麻省理工的本科,我认为虽然每个人在细节上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要在总体方面达到他们的要求,然后在某一方面突出自己的特长。

这个总体方面主要指的是成绩,数字化的描述自己,某一方面包括推荐信和自己在学校学习以外主动做的一件自己热爱的和表现自己理想的事情。其实学校更注重一个学生的理想、发展潜力和以后是否能为学校增光,为世界进步作出贡献。但是综合成绩也很重要,因为一个学生的理想往往会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改变,全面发展的学生在选理想时能够做出充分的和多方面的考虑;即使学生已经有明确的理想,当他们继续走下去时会遇上许多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在学校录取新生时,第一轮的筛选是看成绩,进入第二轮的筛选后,学校会仔细看推荐信和申请文章。

我高中毕业申请本科时,除了SAT成绩和学校平均分排名优秀外,还对天文物理非常感兴趣。从十年级到十二年级主动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自选了一个课题,然后通过一些研究员的辅导把学到的东西组织成一篇论文参加了一些高中生科学研究竞赛。虽然现在看起来以前写的东西很可笑,但这经历锻炼了我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和整个做事的能力。还有在一起工作的老师,当我申请本科时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与建议。

如何进入哈佛

搜狐: 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你又是怎么考上哈佛博士的呢?

启朝:当我本科毕业申请研究院时,除了GRE成绩和学校平均分出色外,我那时对光子学非常感兴趣,并且从本科三年级到四年级在一个研究组里做了些有关的研究。这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导师的推荐信在申请研究院时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做事能力,也建立了网络和人脉。

如果分数说明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这些经历反映一个人的做事能力和为了实现自己目标的主动性。对于人生和事业发展,当然后者是最重要的。但对于申请学校来说,如果没有前者,可能过不了第一轮的筛选,但如果没有后者即使是过了第一轮,在与其他成绩同样优秀的学生相比时很难突出自己。

搜狐: 您个人对打算申请这两所大学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呢?

启朝:我对那些将来打算申请这些学校的学生们的建议是,一方面继续保持优秀的成绩,另一方面做一件能够突出自己的事。这件事的大小不重要,但他的过程需要有份量,反映学生的理想和做事态度,在它上下的功夫应该不小于在学校上下的功夫。

搜狐: 启朝,您能不能给国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在这两个名校读书的经历呢? 这样大家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启朝: 在申请学校时可能会逼迫自己做一些枯燥不想做的事,但这是个很小的代价,因为进入这些学校后就可以也应该大胆放开的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麻省理工和哈佛有很多的资源,但它们并不光体现在课堂上或者教育大纲里,很大一部分需要学生主动去寻找和创造。

美国的大学生活

搜狐: 启朝, 在中国大学难考,但是好读, 美国的名校是不是像国内的同学们认为的那样,很难进,也很难读下去?

启朝: 本科阶段,这些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并不多,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发展。不主动的学生会按照要求完成最基本的,主动的学生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毕业时,有些学生只有一张成绩单,但有些学生已经发表了文章,甚至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每个系除了规定的课程外,还有一部分是自选课,研究院阶段自选课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本科阶段。但总的来说,在上课方面,我觉得这些学校没有什么特殊的。他们真正突出的方面是研究成果和研究机会,那些著名教授大部分不是因为教书而是研究成果,大部份学生来这些学校也并不是因为想上某一门课而是想加入某个技术之父的研究组。

搜狐: 那您能介绍一下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情况吗?

启朝:在麻省,几乎每个本科生最少在两个以上研究组里试过,并且在一个组里干上最少一年。很多学生刚进本科时凭着高中的经历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但试了一段时间后会改变方向。学校和研究组对本科生特别是二年级之前改变主科和研究方向是支持的。一般在第三年时,学生的方向已经比较明确,也开始在某一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自发主动的,没人要求哪个学生加入哪个组。指导老师和高年级学生会从他们的角度提些建议,但最终做出决定是学生自己的。我本科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主科很明确是物理,但具体研究方向并不明确。我试了两个研究组(一个在学校里,一个在公司里),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课题,两种不同的研究环境的风格,比较后在二年级末找到第三个研究组后定下了研究课题。

搜狐: 在哈佛读博士又是怎么样学习的呢?

启朝:在研究院,学校规定的更少,几乎所有靠自己的主动性。虽然大部份学生进入研究院时自己的研究方向已经很明确,学校仍鼓励学生去尝试一些和研究方向有关但是没有直接联系的研究。有些系甚至要求学生在第一年最少试三个以上研究组后再定研究课题。

这是因为现在很多新领域是非常多元化的,要想有所突破,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系与系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比如做可回收能源技术研究的学生中有学物理、化学、数学、材料、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的学生。

我刚入哈佛研究院应用物理系时,因为在本科阶段做过一些光子学方面的研究,本来打算继续研究光子学,但那时我也清楚博士的研究方向会直接影响事业的发展方向,所以并不想过早定课题,而是先试了几个组。最后认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应该和世界的需要和时代的潮流联系在一起,于是在第二年选了个做能源储存研究的组,博士论文定为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搜狐: 启朝,在美国学习是有自主性的,尤其是像您这样做这种高深研究的,那么你是怎么最后定下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呢?你认为美国的这种教育制度好吗?

启朝:从高中到本科到研究院,我的理想和发展方向改变过几次。其实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正在定义自己的未来和寻找自己在世界里的角色,一个灵活没有框架但又资源丰富的学校能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和潜力。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里,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这不仅展现在学校里对学习和研究方向的主动,甚至那些为创业而缀学的学生同样展现了他们的主动。

这当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扎实的基础,工作是辛苦的,但因为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他们是主动的。这个主动性是做到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根本。

搜狐: 启朝,在哈佛毕业后的一般大家都在美国从事什么工作?

启朝: 理工科博士生毕业后,比较传统的选择包括学术界研究和工业研究。前者是指从博士后到助教到副教到正教到最后终身教授一直从事基础研究,后者是在一些公司的科研机构更注重应用和产品的研发。不同的学校和公司不一样,但一般来说前者在研究方面比后者有更多的自由也需要更多的主动性,这些是在一个普通年代一般的传统和定性的选择。

成功之道:主动性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搜狐: 启朝,你现在学的是应用物理,读了几年了,还要有几年?

启朝: 我现在是第四年,争取在明年毕业。我们系一般五到六年。

搜狐: 那么你个人在今后毕业有什么打算?

启朝: 这个世界正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的挑战。与以前的两弹一星比起来,虽然克服它的技术没有那么尖端, 但这挑战更复杂,与人民生活联系更紧密。它需要一系列技术方面的突破, 国家的支持,一批创业者的带动, 人民思想和习惯的改变。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予。

这个挑战的重任,很大一部分将会落在中国和美国的肩上。美国在可回收能源方面新技术的研发总体上走在世界的前面。

美国一些大学像MIT,Harvard,,Stanford等,有很大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过去他们大部分搞软件和生物工程,现在成了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汽车、电网管理、节能设计等。学生之间,上一届的成功例子和传奇人物鼓励下一届,理工科学生带他们的技术去和商学院学生讨论并起草初步的商业计划,博士论文导师常常成为学生创业后的公司科学顾问。学校、政府和企业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创业,积极的提供支持。总的来说,美国在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初步商业化有优势。

在中国,人民对能源的使用一直有很好的节约意识,对新能源技术的接受相比之下会比较容易。还有政府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融在了一起,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也超过美国。那种“团结一心,干大事”的精神,对一项技术的进一步商业化和广泛推广还有一个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有很好地促进作用。这些可以在尚德、比亚迪等公司的发展史里看到。

对于我个人来说,其实我是很想成为一名教授,继续我热爱的研究和培养学生。但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对着这样的挑战,我愿献身革命,绿色革命。

搜狐: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 您应该是天之骄子了,能这么成功的考取了目前世界最高学府的博士生, 你这一路走来,你的父母有没有拼命的逼你学习?你认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是不是要求过高,要求太严, 你的爸爸妈妈因为学习的事跟你吵过吗? 作为这个成功的一个小伙子, 你觉得走到今天, 是不是感激你的父母啊?

启朝,我认为我是幸遇的,因为我很小就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的主动是最好的动力,要比外加的压力更有效。父母对我,特别是在本科以前,在生活上,思想上,经济上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非常感谢他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很小就来到美国,而且给我很宽松的教育,从来没有在任何方面强迫我。

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强迫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这是做不好的,必需要先提起他的主动性。

搜狐: 您是在国内读了初中来美国的,国内赴美读书很流行,但是家长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送孩子到美国读书最好,根据您的个人经历,您认为什么时候赴美学习比较好?

启朝:这要看个人,并没有一个最佳的黄金年龄。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应该分两段:

一、小学到高中;二、本科到研究院。

在第一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国内的公立学校普遍在这方面有优势。美国公立小学到高中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虽然一些私立学校在这方面不错,但因为他们是私立的,学费非常昂贵,甚至不亚于一些私立大学。

在第二阶段是培养主动性,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在这方向做出初步的突破。美国一些大学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和根据学生个人而定的要求,如果有机会这一阶段应该在美国上。

如果太小来美国,可能很难学中文,对中国的文化不太了解,甚至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虽然独立很重要,但小孩子最好和父母在一起受到家教。我个人认为八九年级(初中末高中初)来美国比较合适。如果打算上研究院,本科毕业以后也可以。

搜狐: 启超, 因为你是在美国读的高中,可能跟国内的小朋友不一样,如果他们在国内,应该怎么准备,

启朝: 对国内的学生,他们在申请时,学校在成绩方面要看的更重些。所以那些SAT、GRE补习班,虽然枯燥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在申请学校方面还是要逼迫自己去上。就把它们当作凌晨前的黑暗吧,SAT和GRE过后,这一生可能再不会经历这种考试了。对中国学生来说,数学、物理是强项,所以在这方面应争取高分。如果英文和写作比较困难,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不能差的太远。

搜狐: 谢谢启朝接受我们搜狐的专访,那您有没有什么话要对国内的同学们说呢?

启朝: 我也同样感谢搜狐给我这个机会, 我希望国内的同学们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所长,而且一定要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有机会到美国读名校,也会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

更期待更多的中国同学们来哈佛跟我一起读书,研究,追求自己的理想。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