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找到高峰对话:内需拉动下的产业升级之路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务服务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终于找到高峰对话:内需拉动下的产业升级之路
发布日期:2022-12-31 09:05:53  浏览次数:4

【搜狐IT消息】2009年11月28日,由计算机世界主办的2009年IT两会将在北京举行。搜狐IT将对大会做现场图文直播,以下为“内需拉动下的产业升级之路”高峰论坛:

包冉:大家好,我是包冉,非常感谢孙总编以及刚才在台上的诸位企业家们,非常精彩的第一场对话。下面的对话更精彩!这场对话环节的主题是内需拉动下的产业升级之路。有请参加第二厂对话的嘉宾上台,成都市信息化主任刘勇,北京歌华有限公司罗小布、宏基电脑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张永红先生,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立峰先生,有请!大家都知道,咱们今年从08年开始,到今年,整个的全球金融风暴,整个国内的经济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真正要达到的目标是扩内需、调结构。扩内需就是我们主题里的内需拉动,调结构也就是我们的产业升级。顺着这个思路,展开我们的话题。今天四位嘉宾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我们有政府代表、网络运营商代表、有软件硬件领域的杰出代表。首先有一点,我们拉动内需是拉动什么?首先问一下张总,咱们说硬件领域,PC领域是没有利润了,武装到牙齿的细分市场了。您认为这个市场增量会聚焦在哪里?

张永红:我想在过去的几年,宏基在全球有高速增长,即使在08年经济危机比较严重的时候,仍然有非常优秀的增长。我想这里源于企业专著在中小型企业和家庭消费者这两块重大的领域。不过今天我们看到去年在经济危机之初的时候,我们很多中小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会看到,中国家庭消费领域还是非常强劲的增长,特别是基于通信、数码、IT的整合,我想未来几年,我们也会继续看好消费领域,还有SMB领域。 SMB这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如何为SMB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帮助他们提升企业效率。这方面,如果说我们的方向产品应用做的好的话,我相信这部分需求可以到。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在未来是有很好的市场。

包冉:你刚才提到三个比较好的词,整合、融合、不断提升效率,第一场对话也有企业老总谈到,通信领域、IT领域都是成长非常高速的领域。我想请问歌华罗总,你是四位嘉宾中运营商代表,歌华除了广播电视运营商也是通信宽带的运营商,你怎么理解基于融合的内需的拉动?

罗小布:其实今天的题目应该插一句话,叫“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这是比较完整的概念。今天大家看到的三网融合各方面,也可能马上启动,也可能大家在做准备。但我建议大家抛开这个概念。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两个环境里,一个叫自然环境,一个是媒介环境。三网融合、信息化也好,特别是三网融合它是媒介环境的改变,由于媒介环境的改变,造成了我们希望健康生态发展。比如说一个荒漠,一旦下雨就会让荒漠变成土壤,长出植物。这种环境下,我们有食肉动物也有食草动物,是肉动物也可以吃点杂粮,食草动物也可以吃点肉。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不要走极端化,不要认为我的终端就是通霸天下的。很典型的,我们看到英特尔公司有一个CPU整合线,是一条生态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它会有更多的产品产生,有更多的媒介和媒体的发展,因此就会有更多的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大众,谢谢。

包冉:刚才张总和罗提到更多的是家庭市场、企业市场,我想问一下文思创新的陈总,咱们传统意义上,我们是更多做外包,现在更多向IT服务转型,从外包、IT服务来讲,是帮助企业客户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就是说硬件、软件是综合性的提升,这点来说,内需的增量的部分你怎么理解?

陈立峰:我们这个行业进入了很有意思的时间点,三国里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随着云计算以及软件加服务的方式,软件硬件跟服务在下面几年会进入越来越大的融合期,已经可以预示出巨大的变化。我们公司在微笑曲线里,可能大部分利润在硬件或者基础软件下,IT服务全球来看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可能更多是一个创造利润的行业,而是创造很多刚就业的行业。从内需来看,我想中国继续的城市化发展,中国经济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及迈向第一大经济体都有可能,第二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我们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更稀缺能源的地带,像2012这部电影所讲的一样。这里IT如何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我们也在思考,也值得我们探讨和求索的。

包冉:你刚才有一句话我注意到很有意思也很关键,就是说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分界线不是那么清晰了,本土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的本土化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很多市场的新的需求机会也就是在这种市场的交互过程中激发出来。在这里我请教一下刘主任,应该说您作为一个区域信息化主管领导,对基于区域经济的大器具上的思考,如何结合本土产业、国际产业的交叉融合?激发需求的生机?

刘勇:这个问题是我们一直深入研究、探讨,而且在全面努力实践的非常重大的问题,区域面临产业高端化,就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问题。我们整个产业现在提到两化融合,面临三个大问题,一个是两化融合过程中,怎么快速的做大IT产业本身,像现在城乡统筹,以城代乡,城市经济的发展才实现以城代乡的基础。所以,我们把电子信息作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推动电子信息发展的过程中,既注重本身的内需扩大,政府从政策上、环境上、条件上为电子信息营造环境以外,还要创造条件,让我们的企业更多的拓展国际市场,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要全力推进电子信息对传统的业态的拉动,通过信息技术和传统的业态融合,把传统产业做大。第三个问题,我们非常关注在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兴的产业。比如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汽车技术结合,产生的汽车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商务技术结合产生商务电子等等。这些新兴的领域我们怎么把它抓住,快速的做大。这里实际上我讲的核心还是内徐市场和内需市场怎么和国际市场之间进行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是一个高端产业的推进,怎么根据现有的需求促进。

第二方面,还有产业的高端问题,电子信息在整个传统产业当中叫高端产业,但是在电子信息本身产业当中,我觉得我们非常关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这是整个IT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在这个体系上讲,怎么通过结合现有的市场拉动,成都市政府我们规划整个区域的时候,非常的关注推进信息化发展,把区域信息化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到整个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城市,当然现在提出智能化城市,从这方面全面营造市场、需求。

再有政府全力把我们的一些IT业务,全方位的向专业化的IT企业进行发包,我们现在是做到两个,一个把业务发包,第二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基础设施发包,基于区域信息化推进当时当中,从传输、交换、存储、灾备、计算到公共安全,这几大基础体系我们都实施全面发包,希望由专业公司投资建设,政府全面应用,同时向专业公司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全方位的进入到这个平台进行应用。从政府来讲,就是把过去在区域信息化、行业信息化推动过程当中,分散的建设性投入,转化成服务型采购,来全面启动和引领市场的发展。

包冉:非常感谢刘主任,听了四位嘉宾的观点,有这么一种感觉,新的市场是在融合中产生,新的产业链的生态链在重构中,正在生长、形成,在碰撞中,肯定有很多和以往的架构不配的地方,要变革总是痛苦的,但不经历这个痛苦,无法完成产业升级的路径。这点我想请问一下张总,宏基发布了自己的新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很悬的目标,这个目标市场压力也很大,这个目标前提下,针对新的市场环境和需求,宏基自身需要做什么改变?和既有的架构、既有的基础、体系需要做什么改变?

张永红:随着市场的竞争,竞争就是一个进步,我想随着这样的市场进步和竞争,你会看到从企业规模上讲,要做的更大,但是从客户的细分上做的更好,这几年宏基首先从大的方面做多品牌策略,希望通过并购,希望有更多的品牌在宏基旗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使自身企业在市场上的规模扩大,降低成本。第二方面也是在更强调让产业的相关性变得更好,所以你会看到不管智能手机还是基于3G的一些上网本,还是一些其他的产品,希望是透过不同应用的融合,希望通过不同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应用。在这方面公司也做了很大的投入,我相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继续强化企业自身的运作和成本能力。因为,当我们今天关注客户的时候,当我们关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在市场竞争中怎么自己保持比较好的成本架构,让最优势的成本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利益,我想是这样的。

包冉:当融合很多的需求,或者卖给用户新的需求的时候,肯定会踏入新的领域,在新的领域都有一些传统的很强悍的竞争对手,面对这些竞争对手,宏基的策略是什么?

张永红:首先对宏基来讲,在任何一个原有的行业里,我们都有一些做的很大的竞争对手、合作对手。对于我们来讲,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利用我们的优势,把结合性的需求做的更好。这个我相信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今天我们谈到的有IT、通信很多很多行业,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希望当这种应用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产业价值,然后去学习甚至去用更快的手段得到一些其他产业的价值,让这种融合在公司里体现的最好。这其实也是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力量。

包冉:谢谢,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张总,说多结合性的信息化,我想请问罗总,网络运营领域,这种结合性需求竞争相当激烈,歌华具有很行的三网融合的色彩。我们知道电信级运营,像张总在做G3上网本也和G3完全渗透,我想知道歌华在这些方面都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罗小布: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在做高清度电视,也是三网融合的模式。我们也做了其他业务。核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点在一个生物链上讲,必然会有竞争,竞争是残酷的,基本上来讲属于适者生存的环节,但是除了竞争还有一个进化,也就是说我们的人在地球上,我们认为是老大了,但你发现从猴子到现在,我们是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大家不要忘了还有进化。第三还有生态这块,不能说因为有了人就不需要那些动物、植物,全是人就行了,显然今天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适合全世界持续发展的要求。我要说的这一点,只不过从我们本身来讲就是把广播电视做好,因为在视频、语音、数据三个不同领域里,都是有不同的生态,也有不同的交叉。

包冉:张总在跟视频领域交叉中有没有看到新的机会?跟电视领域交叉里面有没有看到新的机会?

张永红:其实我们看到的是说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很多的机会,其实今天从用户的需求来讲,无非就是娱乐、数码、影象,在整个消费者层面,这些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多的。我们是希望能够扩展到说跟家庭、消费和提升家庭者的生活品质需求,我也希望有更多在这些领域方面的创新。

包冉:谢谢,接下来把问题转移到陈总那边,刚才我们话题谈论的是我们的企业面对新的需求升级的时候,我们有哪些不适合、需要改变的,无论是外界环境逼迫还是自己主观的意愿都需要改变的。一般来说,我们做B2C生意的时候,是很复杂的市场,因为是一个一个的个体,做B2B生意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你统一码?

陈立峰:看来干一行不一定爱一行,每个人都觉得他的行业最难。B2B面向企业或者政府,因为你需要一直跟他们打交道,消费者的行为能不能满意,你的业务和服务是要很非常科学的决策。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其实还是谁比较辛苦的一个行业,但是也是非常有热情的行业,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事业里,为消费者服务。

包冉:我们的生意的模式,其实是不单和内需相关,也和国际市场有关联的,在最近一两年内,你觉得这两个市场,无论是本土市场的国际化,或者国际市场的本土化的趋势,你觉得你自身你们企业情况来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陈立峰:我们跟其他行业或者其他公司,像华为、联想做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三年、四年前我们的美国业务占了90%,我们作为上市公司在纽交所上市的。我们刚刚发布季报,大中国区包括香港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业务来源,也是因为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跟刚才华为赛门铁克的公司一样,我们在全球寻找业务机会,也可以看到我们没有分欧美事业部,我们所有的事业部都一样,所有的高管都可以同时处理国内业务和国外业务的素质,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当然,每一个业务,比如通信事业,金融事业在所有的市场里寻找他的发展机会,我想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没有国家的建制,完全是面向市场的建制,因为世界变成一个村子,我们在行业里不同的进行交流,可能就在北京跟他交流的更少,这个行业在纽约,在印度还是在欧洲我们反而交流更多一点。

包冉:谢谢,其实刚才陈总也谈到一个趋势。从总量上来看,实际上中国的市场他的成长性是非常好的,大家的趋势,机会很多都发生在这里,所以大家的目光也聚焦在这里。那么,在这个时候实际上也给我们国内,各地的政府包括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政府,其实也都提出一些新的命题,我们常说一句话,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等等,实际上说各地的区域性的政府管理机构,或者职能部门他实际上要承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激活经济,引入新的比较机遇。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刘主任也谈到很多现在咱们成都正在做的事情,非常令人激动也感到激动,非常有希望有朝气。但是这其中也涉及到一个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在这个过程把政府视作一个公司,您觉得政府在这个拉动内需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做哪些改变,或者转变一些不适合的一些机制?

刘勇: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从我们本身的政府信息化或者我们现在叫政务的信息化,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现在和国际在政务信息化方面,我们现在思路上也在进行转。通过,信息化他能够帮助政府本身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觉得在这之前,或者说政务信息化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主要是加强管制性的政府的建制,通过信息化加强管理和监控。当然,我们现在感觉不应该是这么一个目标。通过信息化怎么样推进一个服务型的建设,怎么由一个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政府可能现在叫政务,到底什么叫政务?从我的观念上讲,政务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内部思路,一个是政府公共思路,就是说我们怎么样为整个信息化推进活动中,怎么样加强政府公共事务,这跟我第一个观点一样。就是管制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就是要加强政府公共性事务的处理能力。

第三个方面,政府要对整个IT业发展,尤其是软件服务业发展,政府要营造很好的,就是从我们的直接的拉动到直接的营造环境,尤其是营造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启动新应用。现在大家都还是这样认为,政府是一个信息化发展重要的应用市场,所以我们现在一个是通过启动政府的应用扩大对产业本身的拉动,我觉得这个是主导作用。今天上午有很多的演讲嘉宾也提到,政府主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新的应用。比如生猪溯源、城市智能管理、交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政府起动拉动,所以一方面不放弃政府对这个产业本身的拉动。

第二政府还要有一个推动、引导的作用,引导、宣传和推动,当然包括相关区域环境、产业发展的要素结合,还有就是在产业发展法制化的环境构建,这个方面的一些基础保障上还要进一步发挥作用,有利于这个产业本身的发展。

包冉:谢谢刘主任,虽然我们接下来时间比较紧,我们开放一个问题给在场的朋友们,有没有朋友们有问题想问一下台上几位嘉宾?

提问:我想问一下咱们几位嘉宾,现在咱们国家大学生就业创业应该说是一个挑战,我想请几位嘉宾对这一点,怎么把大学生就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几点建议。怎么和信息化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张永红:其实我这么多年做经理也好,做业务也好,压力最大的是找不到人,实际上今天还是我们缺少一个人才和寻找人才的机制,我今天也看到有一些省市和地方政府用一些好的方法,去报桥搭起来,我想怎么真正在企业跟学生之间架一个桥梁,在整个IT产业链里有生产厂商、应用开发商、零售企业,我们在什么样的企业里会更快的、更容易的利用到今天的大学生。通过这些产业链里,这些大学生不断成长。举个例子,可能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办法做和核心的业务,但是其实我们有一些产业链不需要这么核心的。怎么样有一个国家拉动的或者主导的机制,让这两个中间搭一个桥梁,就可以解决企业没有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罗小布:其实我们IT产业总的来讲,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制造业,包括交换机、各种硬件设备的制造业。但第二产业基本上是软件开发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就是所谓的信息服务业,因此中国目前在IT三大产业里,发展的并不完全。

第二点,IT产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说基本上很少物质的东西,加上很高的智力的东西,这是整个IT产业的特点。第三有些智力开发是基于信息为背景的,我要说关于就业相应的问题,把前面归纳起来,第一点应该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环境还没有创造一个让我们的大学生毕业生很快进入IT环境的教育机制。如果这个教育机制很发达,坦率的说,就不会存在着什么CCIE,华为什么几级培训,这些东西可能都不存在了,这是学习在教育机制上要解决的。第二我们今天的各大企业都缺,缺的是人才,但是问题是咱们对人才的理解有差异,很多人认为大学毕业就是人才,恐怕不是这样的概念。准确的讲,今天论人才是三个,第一要有技能,这种技能是实用的技能。我见到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告诉我仪器仪表不会用,这就属于技能缺陷。第二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第三概念能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如果三大能力缺乏很难说不是我们企业不需要,而是我们缺少这种人才。还有一点,我们大学培养储量的民工太多,职工太少,为什么这么讲?职业的就业人才,在市场上实在太少了。

陈立峰:我们这个行业算是高科技,但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预见,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优秀的人才找不到,但又有大量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这里有巨大的不等式,这个两难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像钢铁厂碰到铁矿石的问题一样。我们现在跟很多软件学院、教育部、商务部一起,比如办实训基地,在天津,把四年纪大学生共同做课程,老师可以互换,老师可以到我们公司,我们公司也到学校去互相了解,把整个产业链打通,至少为我们这个行业,或者为我们的公司解决问题。

包冉:非常务实的一些做法。

刘勇:实际上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一直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从电子信息产业本身来讲是一个严重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产业,同时又能快速提高人才素质的这么一个产业。但长期以来,实际上面临三个矛盾,或者说一个矛盾三个方面是客观存在的。

一个方面是我们确实是培养了大批人才,第二个方面我们确确实实的存在大量的企业找不到人才,第三个方面我们又确确实实有大量的人才找不到岗位。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过去一个时期确实面临的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在我看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上讲,我个人观点,我认为首先是就业的问题,再就业的过程中怎么形成创业发展。而我们现在有些地方的实施的,我看到一些实践,我觉得就我个人而言有一些不太赞成,现在政府大量建创业园,让大学生免费进入这个创业园。我感觉如果把就业的问题摆在第一位,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就业载体的发展。与其说用大量资金构建大量园区让大学生免费创业,还不如把这些资金集中起来支持现有的企业发展,让他们快速扩大规模,形成承载就业的能力。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没有解决掉谈什么创业”,当然也有成功,但为数不多。

第二解决就业问题,刚才谈到教育的问题,现在高校的教育和我们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有比较大的错位,还有不到位的问题。高校培养的基础型理论型人才和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性实战性的人才之间明显有相应的错位和不到位。怎么样解决一个由高校的基础性到企业所需要的施展性、专业性的人才的转化,这是一个协议要能快速的倒换,把一个基础性倒换成专业性实战性的人。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中间平台,能够使大量高校的学生通过这个过渡性教育解决毕业就业的要求,满足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觉得确实是在实践中解决。

首先第一是要考虑就业的问题,然后在就业过程中提倡就业创业问题。第二全力支持承载我们就业的载体,全力把我们的企业扶持、培养、支持、壮大,让他们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就业。第三教育体制上实施很好的转型或者改造,使我们的教育真正的为产业培养人才。

包冉:非常感谢,通过刚才四位嘉宾的说法,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什么是惠民生呢?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得出一个结论,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最大的课题,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建设。使整个产业的效益得到了提高,整个产业升级的步伐走的越来越坚实。

最后请大家预测一下2010,内需拉动下的产业升级之路往哪走。 陈立峰:我想和谐吧,用IT技术让人与人更加和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张永红:我想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罗小布:定位,理由非常简单,明年,或者再往后几年,媒介环境一定是会走向生态化环境,这时候每一个终端、产业的定位,变成极其重要。 刘勇:我觉得是在逐步高端化的过程当中。 包冉:可以说在一个不断优化的进程中达到和谐的环境,但在和谐的环境中寻找自己新的定位,这个定位应该是在不断的延展、高端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各位嘉宾。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