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网货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暨第三届网货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国内的100多位行业专家和政企代表,共同就“网货发展”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等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首部网货发展研究报告——《网货的兴起》,全面介绍和分析了近年来网货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趋势。
网货报告首次揭秘了网购市场价格走向的曲线,在保持比传统零售市场价格低的基础上,网购市场价格呈现了前低后高的趋势。网购市场将经历从单纯的拼低价到拼服务、拼专业的过程,一部分网商将走出价格战,以优质的服务和个性化产品赢得市场,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空间和持续发展的蓝海,而现在正是分化阶段。
报告通过对网货十年发展历程的综合研究,预测2009年中国零售类网货交易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以上。14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三届网货交易会就是将这2300亿内需市场带给中西部地区,一方面让中西部企业获得百万淘宝卖家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让全国的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享受中西部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优质网货。
报告总结指出,在网货现象的背后,正是一幅网络时代生产方式轮廓初现的图景:“电子商务生态圈+大规模定制”。而“网货化”的进程,也正是“电子商务生态圈+大规模定制”不断展开和日益完善的过程。
从价格战到拼服务、拼专业的网货升级
网货报告对淘宝网上1558个样本的调查表明,接近40%的淘宝卖家认为“网上商品的价格,远低于传统渠道的商品价格”。
网货的“低价”源于它解决了传统零售业的最大难题——流通效率的提升和流通成本的降低,使得渠道成本、品牌推广成本、研发中的试错成本、市场调研成本等都大大降低,从而为网货提供了广阔的降价空间。同时,网络零售渠道的高效性,也使得一模一样的两件商品,“网货”的流通成本和营销成本往往比“线下货”要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