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迅 上海报道
一边是市场IPO融资不断,另一边“大小非”却疯狂地从市场上“抽血”。
10月31日,乾照光电(.SZ)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 称,公司股东Sequoia Capital China II Holdings,SRL(即红杉资本)2011 年10 月28 日减持500 万股。
财汇信息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31日,沪深两市今年以来共计有291家上市公司出现“大小非”减持,减持次数合计达601次,减持股数合计约亿股,减持金额达亿元,这一数字较2010年全年602亿元增长了%左右。
“大非”减成“小非”
被减持股数与套现金额并列第一的是海通证券
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遭遇“大小非”减持套现最多的五只股票分别是海通证券(.SH)、中泰化学(.SZ)、中兴通讯(微博)(.SZ)、航天机电(.SH)和华丽家族(.SH)。
本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非”减持意愿往往更为凶猛。
被减持股数与套现金额并列第一的是海通证券,其“大非”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实集团)经过减持之后,已由从“大非”减成“小非”。
5月10日,上实集团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22900万股海通证券,占其总股本%。减持后,原本持股比例超过5%的上实集团还持有股,占海通证券总股本的%,摇身一变成了“小非”。
按照上实集团每股减持价格元计算,本次套现约亿元。这一减持动作也导致海通证券股价在5月11日直接跳空低开,最终以单日下跌%报收元,随后跌至元。
这并非个案,郑海若和北京鑫天融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鑫天)在中泰化学同样上演了 “大非变小非”。
中泰化学2010年年报显示,郑海若持股8520万股,占总股本%;北京鑫天持有6000万股,占总股本%。但2011年7月6日和7月11日,郑海若和北京鑫天合计减持中泰化学11250万股,合计套现15亿元左右。减持后,郑海若和北京鑫天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摇身一变成为“小非”。
此外,6月13日,中兴通讯控股股东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兴新)减持万股,减持均价元,合计资金约亿元,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减持后,中兴新仍持有中兴通讯无限售股份万股,占总股本%。
减持潮下, 中兴通讯股价在今年3月17日创出元新高之后开始连续下跌,最低一度跌至元,但中兴新在中兴通讯股价连续下跌之际却“火上浇油”减持股票,如此行径令人费解。
“小非”减持加速
“小非”在今年的减持明显加快,其中较典型的案例是华谊兄弟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沪、深两市股改累计产生限售股亿股;累计办理解禁的限售股亿股。其中,“大非”股东累计办理解禁限售股亿股,“小非”股东累计办理解禁限售股亿股;未解禁限售股亿股,其中,“大非”股东持有未解禁限售股亿股,“小非”股东持有未解禁限售股亿股。
在已解禁的限售股中,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亿股,其中,“大非”股东累计减持亿股,“小非”股东累计减持亿股。
而根据财汇信息数据显示,“小非”在今年的减持明显加快,其中较典型的案例是华谊兄弟(.SZ)。
2011年5月6日,华谊兄弟的“小非们——”马云(微博)、虞锋、江南春(微博)、高民、王育莲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出售万股、万股、万股、万股、360万股,出售均价为16元,分别套现万元、万元、4320万元、万元和5760万元。
有意思的是,此次接盘者为腾讯,其以溢价近10%的价格收购了马云等五人手中的华谊兄弟。
“事实上,华谊兄弟当时股价表现并不理想,一方面受到创业板系统性调整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谊兄弟小非众多,自大小非解禁以来,华谊股份合计减持次数高达50余次,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华谊兄弟几乎是小非减持最忙也最典型的案例,“代表了创业板公司‘小非’的套现情绪。”
昊华能源(.SH)今年也同样遭到“小非”狂减,2011年3月31日-4月12日期间,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石投资)连续3次减持,合计卖出股,约合套现亿元。
资料显示,金石投资是中信证券(.SH)的直投公司,而中信证券正是昊华能源的保荐机构。
而此次减持后, 剔除成本亿元之后,金石投资狂赚近6亿元。
减持占比加大
减持比例占总股本超过10%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小非减持股数绝对数虽不多,但相对于其公司总股本来说却异常惊人。
在291家遭遇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里,减持比例占总股本超过10%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
其中,遭遇减持最凶猛的是青海华鼎(.SH),自今年1月以来,“大小非”减持青海华鼎11次,合计抛售了万股,套现约亿元。
而青海华鼎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今年上半年不过区区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减持者来自三家,分别是青海天象投资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天象投资)、青海丰镇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青海四维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减持的时间段集中在今年一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万股的抛售占青海华鼎总股本23685万股的%,换句话说,大小非减持量几乎占据了其总股本的三成,减持力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大小非”轮番减持套现也拉开了青海华鼎的下跌大幕,从3月15日的元高价一路跌至10月24日的元,跌幅达到%。
紧随其后的是华东数控(.SZ),自今年6月27日以来,“大小非”联手减持华东数控12次,合计抛售万股,占其总股本的%,套现约亿元。
即使剔除两个“大非”——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汤世贤的减持数量,其余“小非”合计减持8次,抛售万股,套现亿元。
事实上,华东数控限售股6月15日才解禁。依据相关规定,此次解禁的限售股份总数为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数量为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万股,占总股本的%。
华东数控“大小非”集中减持时间在6月27日-7月18日之间,自此之后,华东数控股价从17元左右一路跌至元,跌幅一度达到30%以上。可见“大小非”的疯狂减持对股价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
从经验来看,股指冲高,往往伴随着“大小非”减持额增加,而股指持续回落期间,“大小非”减持额将出现回落。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9月份,沪、深两市办理解禁的限售股合计亿股,和8月的亿股相比下降了%。沪、深两市通过二级市场卖出已解禁限售股共亿股,较8月的亿股下降了%。
由此来看,今年四季度“大小非”减持额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股市场的走向,市场或将面临“大小非”再一轮的“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