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认识移动通信研究院黄晓庆:运营商应该来做云计算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五金建材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总算认识移动通信研究院黄晓庆:运营商应该来做云计算
发布日期:2022-12-06 07:00:04  浏览次数:13

【搜狐IT消息】2009年12月8日,2009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搜狐IT对大会进行现场图文直播。以下为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黄晓庆院长做主题演讲。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黄晓庆院长

黄晓庆:各位嘉宾早上好!非常高兴请了业界的同仁、海内外专家一起来研讨,在最重要的工业领域——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领域里,一起讨论未来发展的各种机会,各种技术发展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希望找到未来发展核心技术的共同研究关键,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促进整个工业的发展,也给我们整个产业链带来发展的机会,也给消费者、国家经济带来重大发展契机。

我今天主题是“开创移动互联网未来”,希望用这个主题给大家把整个大会主要项目做一个介绍。 我可以说一些数据。在过去三年,ATMT移动网络流量增长了50倍,我们知道其中包含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2007年ATMT正式起用苹果iPone,iPone数据使用浏量是ATMT流量20倍。

在日本一个比较著名的社区网站,用户流量在三年里,从占PC流量的1/6,到了现在PC流量的三倍。用户的行为逐渐的转向开始用移动终端用互联网接入提高,用户极大地增加了使用互联网的意愿。

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给我们移动通信产业带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的时期。不管我们从欧洲的数据发展,每年接近600%的发展,和看到不断出现新的移动终端的技术的发展,以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著名的互联网的服务,包括社区网站的服务、搜索、移动电子商务,现在都有了非常专业的、专门的,在手机上的展示终端设备。

下一个问题几乎就没什么疑问,什么时候用移动的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会逐渐超过用固定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讲,到底笔记本算一个互联网还是几个互联网,根据这个定义,用移动的通信能力进入笔记本电脑、网本,或者具有移动能力的新一代的笔记本也应该算是移动终端。

移动互联网核心理念,最重要一点可以看到它是我们移动通信业、互联网业一个最重要、新的成长点。这对我们现在网络能力的提升,对我们互联网更加的个性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从几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大机会: 1、网络的发展,颠覆性的新技术会出现。 2、终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多媒体业务的发展机会。

在这里实际上给大家带来很多过去产业界看不见的机会。比如说非常个性化的服务一定要7天24小时跟消费者、用户在一起,比如像健康的运用,像贴心的提醒业务,比如小秘书业务等等,这些新的服务,在很多时候可以看到逐渐会出现,像我们中国移动的市场口号“移动改变生活”。

移动运营商在新的服务结构和网络模式下,也面临一个很重要的转型。这个转型从传统的运营商着重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渐会成为着重于网络、应用、终端三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这里反映了整体服务体系的创新。传统的服务体系以语音为主,新的服务体系以信息业务为主,这里面同时也就融入了关于业务的聚合,以及物联网等新型的发展空间。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应用平,实际上无法完成以信息为主要的业务模式新型业务。在终端和应用范畴,移动运营商包括所有电信运营商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来建设新型移动设施。这给我们合作伙伴带来很多的机会。我们希望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产生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移动在过去几年里,特别是在我们开了第一届移动互联网大会以后,也不断地进行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创新。今天我们会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计划,“无线IP级互联网环境”,这是我们2007年开始立项。围绕着三大基础设施,加上安全、资源管理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可运营的一种互联网新型的技术。

在这里今天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和大家一起研究在这个领域所面临的一些新技术,可以看到在我们2007年展开的,恰逢LTE的发展,在整个移动通信产业来讲都是颠覆性的新技术。使我们在未来可以预见在带宽不断增强方面,我们用户体验和我们服务的感受会达到目前的宽带互联网水平。

同时在2007年、2008年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很多有效项目,包括我们作IPV6和相关技术怎么有效进入互联网的技术,当然也包括OMS智能手机平台,逐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整体服务的技术体系,这就是技术的发展,我们希望延续这个技术的发展,走向一个新技术的使用。

中国移动目前的发展,在今年年底网络达到12万多,基站逐渐在全国280个城市展开业务。我们建设TDSCDMA网络和演进技术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把用户的体验逐渐的达到或者超越互联网大量的应用范畴。所以看到峰值数率、平均用户数率、端到端的延迟,这些数字如果跟我们现有的GPRS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游戏的使用,在网络端到端的延迟,超越150毫秒情况下,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玩的。我国在线游戏非常大、非常重要的市场,很多在线游戏如果端到端的延迟超过150毫秒,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用户体验。这方面我们下一代LTE技术就会有效解决这些延迟的问题。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全球性的LTE的发展,随着我们不断的推动全球对LTE技术的发展、融合和演进,这是我们人类第一次会出现全球统一的基础框架,我们也觉得它就是下一个GSM。GSM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全球基本实施标准,LTE会成为在发展的早期,就是全球一起支持来蓬勃发展。

第一代技术、第二代技术和第三代技术都有多种标准发展,到LTE时代,全球走向TD/LTE和FDD/LTE融合发展时代,这给我们中国通信发展带来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由于中国移动对TD/LTE的推动,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潜在的全世界最大的LTE市场,这个市场的机会带来了全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也极力地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在工信部的领导之下,我们已经展开了很多计划和明年世博会示范工程的建设,我们也希望很快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

云计算从2001年GOOGLE发表了很多论文以来,引起全世界计算机产业,全世界互联网产业极大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研究为什么GOOGLE能够用很低的成本来完成很巨大的数据运算和提供大量的服务。在这个领域里面,在过去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云计算给我们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就好象是自来水,好像是供电网对信息时代一个新的应用。很多人都认为运营商是一个管子公司,我们提供通信的管道、通信设施,提供把信息从一个点搬到另外一个点的过渡服务。

在云计算的时代,运营商还要成为自来水公司,我们不但要提供信息管道,还要提供信息的服务平台。这个信息服务平台对于将来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为什么运营商应该来做云计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程度,网络融合的优势,规模化,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信任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信任程度就好象我们的资产、现金放到银行,银行是经过严格的监管,很多时候我们信息更重要,所以我们把信息授信一定要在严格监管情况下实现。

从全球范围来说,如果云计算从简单公众信息互联网模式要进入对企业信息化,对行业的发展,对政府信息化都要提供助力的话,在这个行业里面运营商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想和运营商互信的关系对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规模、网络、互补效应,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

如果要把这些先进的业务,如果要把云计算业务,LTE业务有效融合,最终形成用户的体验,还需要强有力的终端设施。终端设施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用户体验越来越重要。如果用户使用了iPone,用户到底属于GOOGLE还是苹果,如果一个用户喜欢iPone,可能是苹果的用户,中国移动在用户体验这个领域里面如果不能成为用户体验的代表,那我们作为运营商,作为我们这个行业,可以发现用户体验提供用户所喜欢的服务的平台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也坚信一个非常开放的策略,让我们整个行业得到非常高的性能、非常低成本的发展。在我们中国目前比较缺乏核心知识产权情况下,我们联合业界一起来从事这个项目,真的展现我们中国自主创新的冲力和动力。同时,我们联合整个产业链,从芯片制造商到软件开发商,一直到终端制造商、运营商。

物联网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除了移动通信是一个个人通信。物联网给我们带来什么发展机会呢?是除了个人通信以外一个崭新的领域,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通信,机器和人之间的通信。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所给我们带来的能源的节省,社会资源的节省,人工的节省,就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个生产力的提高不可避免给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带来极大地发展机会。

有人估计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量有可能是现有移动通信终端数量的10倍。我觉得如果它是它的2倍,都给我们大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从社会资源的整合,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我觉得有一个天生的工作,因为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在泛在情况下可以连接,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在城市环境,在道路,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泛在,移动通信可以提供泛在,这种接入方式对于物联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无处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业务”,是我们对移动互联网、对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以及物联网产业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期待,希望在LTE、云计算、智能终端这样新的颠覆性技术支持之下,我们对未来通信行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日可待。谢谢大家!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