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找到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演讲实录 - 客集网
Hi,你好,欢迎来到客集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 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子商务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总算找到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演讲实录
发布日期:2023-01-21 07:09:08  浏览次数:6

  网易财经12月22日讯 由中国金融学会和金融时报社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金融论坛”于12月22日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以下为刘明康演讲全文:

  刘明康: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讲低碳经济,我今天的题目是讲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当中的信贷支持。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各个国家条件的焦点和达成的基本共识就是降低碳排放。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受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运行模式调整也刚刚开始,但是它会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来探讨低碳经济发展问题,应当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现实的。这方面我想简短地讲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讲两点。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日渐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曙光。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体系还处在一个艰难的复苏过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全面向好的迹象并不稳定,也不全面,所以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复苏过程当中,我们又同时随着全球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人们经过长期的争论,但是不断地形成了共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理念正在方兴未艾,已达成共识,这是一个现实的目标。因此围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来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同时对我们国家而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虽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目前城镇化、工业化的时代,这方面的挑战还很大,但是我认为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一方面是以往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偏“重”,能耗偏高,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将难以为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家都可以看到,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汽车、石化、重型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得到了倾斜式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1995年的时候我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到了2008年这一比重已经攀升到%。2009年在应对危机冲击下,大家所采取的非常态的发展方式既有必要,却也加剧了这一趋势。伴随着这一趋势,能源消耗快速增加,自2000年到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已经接近10%,是很快的,早就超过了8%,已经接近了10%了。其中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又达到了90%。另一方面如果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就可以看到,外需的长期低迷迫使我们必须对高能耗的中低端产品开展艰难的结构性调整。外需的低迷我们判断还是艰苦而长期的,不会马上就好。比如我们讲11月份出口同比下降的幅度大大收窄,但是去年11月份是最差的月份,所以你要根据趋势来看,毕竟比去年11月份又下降%,这不光看我现在是两位数的下降幅度在缩小,还得看去年的水平。所以外需的长期低迷,不要盲目乐观,要客观的、科学的来看,趋势性的去看这个问题。因此反过来就迫使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如果不开展结构性调整,不认真做这件工作,那么我国高碳经济结构深刻的历史渊源就不会被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认识。

  一方面我们讲它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几十年以前刚刚走过,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从目前国内外市场环境来看,我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却是当年欧美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几十年一百年以前他们这样的发展没有什么阻力,但如果我们现在拿这个理由继续做下去的话,那处处会碰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结束,全球经济的复苏困难重重,欧美国家将长期面临杠杆化、财政赤字高企、需求不足等等问题,以往他们过度借贷、过度消费的增长模式已经开始进行了调整,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不断的升温,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面临着外需持续低迷的压力,而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消费增长不但相对较慢,且后续乏力,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外贸依存度在2008年已经上升到了60%,许多产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占比高没有问题,如果在高端还有优势,但我们很多产业又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部分产业国内的产能过剩明显,因此严重的依赖国际市常也就是说25%的粗钢产量依赖国际市场消耗,平板玻璃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50%,电解铝产能占全球44%,造船业44%是要靠出口消化,太阳能电池产量98%出口到国外。随着外需萎缩,大量外向度较高的行业结构调整是不可以避免的。因此转变以往高耗能、高排放的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发展低能耗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第二点就是银行业要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行业政策,为引导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银监会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个银行机构积极行动,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的9月末,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在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方面产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3%、19%和-45%,都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贷款结构调整成效十分明显。我们在钢铁上的贷款增速相当于今年1到11月份的人民币贷款增速的1/3,而平板玻璃减少了45%。电解铝虽然高点,但也下降了很多。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排头兵,要扮演好两个角色,第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我国银行业的关键就是要有这种理念,二是探讨金融环保机制,经营策略、管理机制、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关和惩罚关,你做得不好的话要有惩戒机制。第二要成为低碳经济的创新者,近年来一些银行通过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上的产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碳排放权已衍生成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他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且提高产品的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当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参与权和主动权。

  我讲的第三点就是加强信贷管理,大力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信用风险。大家都知道,发展低碳经济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意味着未来的产业和市场都会出现很深刻的一些变革。产业链的价值分布将从向资源型企业倾斜转向低碳技术环节的倾斜,从而不断改善产业链低碳与高碳的配比,使国民经济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在这样的大变革之下,银行业必须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做好相应调整,才能抓住新的机遇,同时有效规避结构调整当中的风险。

  银行业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是缺乏综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由于欠缺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政策,往往导致转型企业自己的经营成本大幅度的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虽然有社会效益但缺乏经济效益,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也会上升。另外由于绿色信贷的每个项目均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仅仅依靠商业银行很难确定其准确的环保环境、条件和环保风险的评级。信息的支持要靠各方的协调和配合,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绿色信贷的目录指引、项目环保的标准、环境风险评级等专业标准的制定,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上已经讲了,45国的倡议最后达成一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必须对自己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节能减排做一个自我评估,并且两年内应当向国际上公布、报告一次。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整套的系统工程,你要有目录指引、环保标准、风险评级等专业标准的制定,并且在国际上去推动。我们指引银行做好这个工作,要有一个操作性的进展和突破。

  第二个问题是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业面临着风险,不是产能过剩的产业会有风险,新兴产业也会有风险。当前不仅在钢铁、水泥、煤化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存在着盲目扩张,其实在风电设备、多晶硅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生产业当中也出现了一哄而起、重复引进和建设的倾向。同时当前一些新型和新能源产业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来看都存在着行业标准和技术并不成熟的问题,即使现在采用最新的装备和工艺,也可能会被迅速的淘汰。这些产业的很大的特点就是要持续的、不断的有巨大的投入。这种持续的、巨大的投入相比起有效的产出来讲,将会产生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就跟我们当年发展电视机、电冰箱是一样的。

  所以,以上这些因素不仅对银行的存量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加大了银行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投放新增贷款的风险设定和信贷决策的难度,为此希望各有关部门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加强支持引导,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实现商业利益和可持续经营的同时,积极的、实实在在的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切实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新生的信贷风险。

  各位来宾,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其实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衷心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土能一年比一年更绿,谢谢大家!

VIP企业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客集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信息删除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c)2014-2024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53 SITEMAPS 联系我们 | 鄂ICP备14015623号-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