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讯 经济学人信息部3月30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公司正计划采取更为谨慎的海外收购策略,寻求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避免直接收购海外资产。
经济学人信息部亚洲产业管理研究总监Laurel West介绍,经济学人信息部的此次调研对110名中国高管进行了在线调查,还与中国企业海外交易中的部分参与者与顾问进行了访谈。此外,报告还分析了过去5年内中国公司5000万美元以上规模跨境交易的数据。
据经济学人信息部研究调查显示, 82%的中国高管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缺乏境外投资经验管理是中国公司海外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仅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具备整合并购企业的专业知识;还有39%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在既定的地理市场中选定了感兴趣的并购目标公司。中国公司抵抗不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诱人海外并购机会,未对并购目标进行认真研究,从而增加了并购风险。
Laurel West指出,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中国高管表示最大的困惑是管理经验不足。
“缺乏沟通是成功交易的主要障碍。从华盛顿到堪培拉,海外交易对手和并购顾问们都强调中国投资者需要具备大局观和程序化策略,在并购中展现出商业和经济上的基本原则,对如何处理并购交易要有清晰的规划,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清晰的认识,如果可能的话,明确中国政府部门在并购决策中承担的角色。即使交易不需要接受监管方的详细审查,中国公司也应该做好准备向包括政治家、媒体、社区和雇员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解释上述问题。” Laurel West表示。
她指出,随着经济形势的企稳回暖和交易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买家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Laurel West表示,由于中国公司的投资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耗时长,不确定性高,这可能造成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由于股票市场的回暖,很多公司有着更好的融资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将竞争压力更大。
对于如何成功进行海外并购,高伟绅律师事务所中国区执行合伙人何思砥给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提出了几点建议:一要尽早对收购目标从法律监管方调查,二要对商业、政治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三要有反应速度迅捷的内部和外部法律团队;四是不要简单地想着完全所有权或至少控制权,实际上合作、合资、联盟等方式进行的交易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利益。
事实上,现在已有公司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的调查,2004年至2009年并购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交易,结果显示半数并购交易完成了对目标公司至少50%所有权的收购。但中国高管们正逐渐意识到这并非最佳方法,因为这种手段至少引起了公众和监管者的不安。在表示肯定或可能会发起海外并购的受访公司中,47%的公司倾向于通过设立合资企业(29%)或建立联盟(18%)来完成交易,只有27%的公司会选择收购的方式。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