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客眼中,真正好的商业模式是能更多地影响用户决策,而它从通道模式向一站式服务平台的转移升级的成功,正在印证这个新商业逻辑的成立。
安居客:从通道到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
梁伟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2013年,安居客移动端的流量占总体流量的近50%,周末时段甚至超过这个数字。在找房App市场,安居客的无线应用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这是远比想象要快得多的事情——2011年的时候,安居客CEO梁伟平已经比同行更加激进地看待移动互联网,他当时的预测是,“超过一半流量的时刻”会发生在2015年。
相比压倒性的移动大势,判断显得更加重要。事实上,房地产行业这几十年的变化并不多,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互联网行业技术,从门户到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再到如今移动互联网。对公司内部,梁伟平一直强调安居客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而安居客正在发生的转变不止于此。这家成立于2007年,以二手房起家的房地产租售平台正在发力新房、租房等新业务,并以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基础,通过后台分析转化成具体的服务方案,将中介通道模式升级为一站式的人居服务。
移动+新房之战
“大家都说看好移动,看上去说法一样,但是背后对其趋势的把握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想法是很不一样的。”梁伟平直言不讳。
移动端的势能释放也源于其天生与PC不同的基因:一是移动性,二是拍摄功能,三是地理位置属性,四是包括交互式的电话,安居客移动端的爆发正是上述能力完全结合,带着手机找房子,需要结合地理位置信息,过程中一键拨通经纪人电话,随时可拍摄房子和周围环境的图片,“把这些都连起来,只有移动端可以,而不是Web。”他说,而这些特性跟安居客直线相关。
此前房地产行业对数据研究大部分来自于市场调查、拍脑袋、做很多的推理。重心向移动的转移让这家公司真正开启了大数据的大门。
比如人们在北京找房,安居客通过对找房需求旺盛的位置进行分析,并提供给开发商作参考。“开发商希望知道在哪里拿地,盖什么样的房子,房型如何配比,这些都能从安居客APP的使用数据上分析出来。”梁伟平表示。以上海为例,移动端数据显示,每天使用客户端的第一个高峰是早晨,后来公司研究发现地铁一号线宝山的几个站找房最密集。“那个地方住了非常多的人,而这些人改善住房需求比较迫切,对开发商也很重要。”这些来自移动端的数据正在反向驱动开发商决策。
再比如人们访问量最高的时间段在哪里?来自于晚上睡觉之前。一个人,在哪里上班,住在哪个区域,发出过哪些找房需求,用户按照优先级找过几处房子、路径和想法安居客都可以记录,无论是地理数据量还是房子的数据量都很大,“当我们对一个人理解越来越深入,一定能分析出用户的行为习惯,推荐的房源精准度会非常高。”他说,这些在PC时代简直难以想象。
对于此时的安居客而言,有两个最重要的发力点,移动上的加速突破是其一,另外则是在二手房之外的新房业务。安居客以二手房业务起家,而近年来被搜房和新浪乐居等门户盘踞的新房市场一度成为安居客保持增速最为缺失的助力。 对于梁伟平而言,这是两场要打的仗:移动决定着5年能不能在这个行业混下去;新房决定着5年在这个行业里能够挣到多少钱。“移动如果输了就真的没有你的位置,新房的事情如果输了就是老二了,这两个我们真就输不起。”他说。
面对门户的先机位置,安居客又该如何破局?做“新房”的几年里,梁伟平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用户的需求没有满足,现在的产品用户找新房很不方便或者不是他们想要的;第二是开发商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手机就这么大,原来广告的模式并不靠谱。其中属于安居客的机会来自于按效果计费,相比传统的门户展示广告模式,这个得益于二手房的法宝在新房业务上同样有效。
今年10月,安居客将通过已登录平台上的300万经纪人,发起和开发商的合作,开发商送来新房房源,利用二手房经纪人的网络,以分销的方式,每卖出一套收取佣金,大力开拓新房销售业务。数据显示,经纪人本来的二手房客户中,有40%的客户是可以接受新房的,所以以旧带新,以给客户更多的选择。
“开发商直接管理经纪人很麻烦,他们希望有人统一管理。我现在告诉他,第一你的房子我们帮你来卖,按照成交收费。第二,上海有那么多经纪人,我把链条打通了,还能根据区域精准匹配经纪人,相当于帮你们在全国招了300万个销售。”梁伟平说。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