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纯
美国经济状况正在改善,但通胀局面可能才是决定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
美联储将在本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也不会改变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对他们而言,等等看似乎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在声明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比之前稍微乐观一些。
中央银行维持极低利率水平,并在市场中买入资产往往意味着经济状况极为低迷,以至于不得不依靠这些特殊的政策来维持,但从数据上看,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
本周公布2010年四季度GDP将大大好于三季度,华尔街的经济学家们预估四季度GDP增速将达到%,远高于三季度的%。消费将主导GDP四季度的良好表现,消费者支出在这个季度增长了%,远高于三季度的%。商业投资增速可能会略微放缓(只是在二三季度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略微放缓)。
决定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的可能并不是经济增长状况而是通胀前景。如果我们将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撑视为收益,而通胀视作代价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联储依旧在收购资产,特别是在美国财政还有如此大融资压力的情况下。美国去年CPI上升了%,核心CPI涨幅只有%。
对比英国央行目前的状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本周二公布的英国四季度GDP环比增幅可能只有%,低于三季度的%,更低于二季度%,这意味着今年英国GDP增速可能只有%。虽然英国的经济增长不如美国,但由于英国通胀水平连续十个月超过3%,市场已经开始预计英国央行将在年内加息。
低通胀正放任美联储的行为,而后者可能会增强市场的通胀预期并实质上推动通胀水平上涨,高失业率和低产能利用率可以阻碍这种传导(这也是美联储认为通胀不足虑的主要原因),但并不能绝对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判断这种局面是否会出现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新兴市场的通胀是否会反过来影响发达国家物价水平?商品价格是否会居高不下甚至继续上升?更重要的是,美国企业因为原材料上升压力是否会不得不提高终端产品的价格(一些联储分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制造商已经倾向于提价)?如果这种局面出现,美联储将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
除了宏观经济数据,众多标普500指数公司将在本周公布盈利数字。由于投资者对于盈利的预期(与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并不同)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目前很难判断好于分析师预期的盈利数字到底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至今为止,总共有60家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公布了上季度业绩,其中43家公司好于预期,但却只有23家公司的股价在业绩公布后出现上涨。